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国产综艺不妨学学《诗词大会》

2017-02-09 08:48:34?吴龙贵?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除了看球赛,打开电视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不过这个春节,被央视的诗词大会所吸引。看了朋友圈,貌似关注这档节目的人还有不少。一些有特点的选手,比如最终夺冠的16岁才女武亦殊,也凭借这个节目,圈了不少粉丝。

节目质量是一方面,诗词大会的走红,恐怕还在于观众已经厌倦了一些“爆红”综艺。这些节目基本上靠明星的知名度支撑,不乏生硬的耍宝卖萌拼凑,时有低智甚至反智之嫌。通常,综艺节目以愉悦大众为主,往往不被要求承担什么教育功能,但观众也并非照单全收。诗词大会虽然未必有多么高超的编排精巧的设计,但让我们在比赛或游戏的同时,还能享受一点思考的乐趣,感受到智慧的魅力,无异于一股清流。

除了诗词大会,颇受关注的还有正在播出中的成语大会,以及一面世即好评如潮的《见字如面》。虽然称不上密集,但几股清流汇集在一起,已然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对国内的综艺节目市场起到一定的“拨乱反正”作用。娱乐节目不必板起脸来说教,但由于收视群体的庞大,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娱乐节目播出什么样的内容,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固化他们的对世界的认识。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综艺都很热衷于“舶来主义”,引进国外版权,在很短时间内成就了国产综艺的辉煌。但一味模仿别人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当新鲜感过去之后,便会面临资源匮乏的窘境。不少综艺节目第一季往往都能引发收视狂潮,随后便会迅速降温,成为一种套路。

从节目形态和设计上说,诗词大会并非没有缺点。比如说出题,有人认为老少皆宜参与感强,有人觉得过于简单,不少优胜选手并没有显示出高人之处,看着不过瘾。但更重要的是,这带来一种启示:作为文化产品,首先要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基础,充分发掘我们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产品供给上多加创新和探索,不一味媚俗就下,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