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走“一带一路” 亟需互联网这匹“骆驼”
2017-05-02 15:22: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蚂蚁金服更加明确了自身国际化战略和思路:先去“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让它们搭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快车”和“中国便车”,让这里的小微企业和普通人都能享受到方便、平等的金融服务。在输出技术和服务的同时,阿里巴巴还在努力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改变,希望以此促进更多中小企业分享到全球贸易红利。(4月28日,《经济日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企业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主体之一,但如何让中小微企业在“一带一路”中分得一杯羹,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风险。然而,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技术创新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墙基”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提升中小微企业经济福利和惠及民众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笔者认为,电商、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性,给了中小企业比肩巨无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机会,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需用好互联网这匹“骆驼”。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朝诗人张籍的《凉州词》描写了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仿佛让我们看到了1000多年前,驮运丝绸等货物的骆驼在沙漠上级缓行进,也仿若听到了从盛唐古都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融汇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丝绸之路”当时极大程度上,激活了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小工、农、商户,也就是今天的个体户或小微企业(作坊),增进了民众的福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更是我国古代“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一个鼎盛时期。 古代商贩用“骆驼”跨越了“沙漠”的困境,在遥不可及的西方挖掘到了“黄金”。对于当今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到新的“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也横亘着一个“沙漠”:企业商户大小不一,能力各异,无法或难以全部直接对接各国政府的运行管理体系,尤其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和能力,很难享受到大企业的待遇;此外,缺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中小企业全球信用评估体系,很多中小企业顾忌贸易风险,只能就近交易,被阻挡在全球价值链之外。 显然,中小微企业走“一带一路”亟需一匹“好骆驼”,来将中小微企业“驮”过“沙漠”。互联网是人类近几十年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最主要特征是扁平和对等、去中心化,这让中小微企业在某些国际贸易中站到了与大企业同一起跑线上。当然就是一匹能够让中小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好骆驼”。 互联网的商业是一个平等环境,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一个IP地址都是平等的,基于P2P技术,互联网甚至不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心(即去中心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超大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大企业的规模经济都是一种有些不合时宜的旧工业经济模式,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限商机。就像P2P,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其实这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核心本质。 换言之,中小微企业置于现代网络经济的语境之下,其全球化困境则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理论过于生涩,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事例更为便于理解。例如,在传统经济思维模式下,出租车公司好比贸易经济中大企业组织,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等优势;个体司机则好比中小微企业,在获取顾客等方面缺乏品牌化优势。滴滴、优步等网络约车平台出现,则完全改写了竞争优劣势,象征着散而小、弱等个体车司机获得了生存空间。甚至可以形象地说,eWTP(全球互联网贸易平台)就是中小企业全球化的“滴滴平台”。 “一个巴掌拍不响”虽然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话,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这样说,只有两个巴掌才能“鼓掌”“欢迎”。我国中小微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更多是与沿线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做生意,如何让沿线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及民众也活跃起来,也是一个中小微企业走“一带一路”的重要命题。蚂蚁金服通过输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在这样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和民众中推行我国现金的普惠金融经验,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好办法。 虽然,互联网这匹助力中小微企业走“一带一路”的“好骆驼”,肯定是无法留下再似盛唐那优美动听的驼铃声,但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富裕是同样可以预见的,盛唐民众的笑脸更是清晰可见。(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