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需要多方合力
2017-06-13 09:50: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旅游、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也更加引发社会关注。所谓“慢就业”现象并不是个新鲜词最近5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渐增长,“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大约有9.8%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慢就业”除个人心理因素外,客观上就业环境不容乐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统计《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到765万人,今年毕业应届生人数预计又创新高,达到破纪录的795万人。前不久《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发布,报告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日常开支过大: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而许多一线城市的房租开销已近超过个人收入的一半以上。二是学未致用:根据相关机构调查,目前56.7%的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可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求生技能上存在很大欠缺,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鸿沟,总体上看“慢就业”实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生存危机”。 “慢就业”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年轻人要如何转变这种境遇,笔者认为有如下对策: 积极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教育模式,相关企业可以与对口高校签订人才合作计划,高校可以根据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安排课程与培养方向,选择实践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人力资源供需的无缝对接,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 政府可以主动减低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可以在一二线城市设立针对大学生就业廉租房,降低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成本,现如今,新毕业的大学生收入不高,还要付出较高的房租,生存压力很大,所以面向新毕业大学生提供租赁型保障房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积极扶持大学生毕业生在新技术、新产业里的发展与创业,比如在人工智能、信息化产业等领域里自主创业、创新并适当给予奖励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帮助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在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方面能与大中型企业实现对接。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大学生企业进入相关市场的准入门槛。 客观来讲,所谓的“慢就业”现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它一方面体现了青年群体自我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选择走这条“慢就业”或者“创业”之路,就意味着他们要自己找到既符合理想、又实际可行的目标,笔者坚信只要广大大学生理性规划人生择业之路,并勇于付诸行动,不断的接受各方面的挑战,努力锤炼自己的意志,他们的人生将更加丰富与精彩。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