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6月26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称,将加强健康虚假信息监测,比如完善健康科普虚假信息舆情监测机制、多部门响应机制,指导“12320”热线受理虚假信息的群众监督和举报,推动医疗卫生学会、协会、联盟、媒体参与到打击相关健康谣言的工作中,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对虚假信息进行监督。 在“神医”刘洪斌事件之后,国家卫计委提出加强健康虚假信息监测无疑具有现实指向。有个细节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刘洪斌“代言”的某个产品就有近两百万元的销售额。如果该虚假信息被提前监测到,刘洪斌及其背后团队就无法为所欲为;如果民众拥有起码的健康素养,哪怕刘洪斌吹得天花乱坠,大家也不会买她的账。 说到刘洪斌,世人习惯于抨击其身份造假,但潜台词好像是,如果是真专家就可代言了?实际上,按照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换言之,即便刘洪斌的相关身份属实,也无权给药品、保健品代言,更不要说给假药鼓吹了。 有人梳理发现,很忙很火的“神医”不止刘洪斌一人,像她一样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还有3人。革除“神医”们的生存土壤,必须多管齐下。如果单兵突进,仅仅加强健康虚假信息监测,必然力有不逮。 打击虚假医疗广告涉及多个部门,比如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等。刘洪斌的相关行为,起码触犯了广告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虎扑篮球: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工商部门、广电部门以及中医药管理部门都有权力依法处理。每个部门都行动起来、各负其责,刘洪斌们就不可能长达数年活跃在荧屏上。 依法打击只是一个层面,强化源头治理特别是筑建制度篱笆尤显重要。如果虚假医疗广告连面世的机会都没有,又如何骗得住人?那些一看即知造假的广告,比如荒诞不经的“吃药就可见效,一个疗程就可完全治愈”,怎就那么容易登上电视台,堂而皇之地蛊惑患者?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欣慰的是,无论监管部门还是播出机构,对虚假广告越来越有戒备之心,也拿出了应对之策。接下来,全国各地势必掀起一股整治之风。在舆论推动下,整治能否长期化?能否最大程度动员民众参与监督?相关部门面对民众的监督和举报应该动真格,而不是慢三拍或无动于衷。此外,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需要其自身多学习、勤思考,也需要相关部门真正做到让健康科普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好、更科学、更准确。 |
相关阅读:
- [ 06-26]斩断利益链 不让“假药广告艺术家”演戏
- [ 06-23]“最忙虚假广告代言人”暴露监管失责
- [ 06-22]该拿“假药广告艺术家”怎么办?
- [ 06-22]虚假广告已成顽疾,去利治本才是良方
- [ 06-22]谁滋养了“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