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在赓续传统文化中葆有深厚自信

2018-02-19 11:48:02?秦川?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虎扑nba: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年来,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每一次演讲中都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稍微留心即可发现,这些年每到春节,我们就能在海外看到精彩纷呈的中国元素,从毛笔字到春联,从迎春窗花到舞狮子……无不与中国元素有关,也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在异国他乡,中国元素走俏,正是文化魅力之所在。而这,正彰显了沛然不可御的文化自信。

早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虎扑nba:总书记就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强调文化自信,绝非偶然。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并不抽象,而是嵌入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之中,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当中国元素在世界舞台上被认同,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当春节等传统佳节在国外越来越有人气,我们更感受到了自豪,充满着底气。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来自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比如,一说到传统文化,我们很容易想到唐诗宋词。不难发现,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这正是我们葆有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面对中华民族如此强大的文艺创造力、如此辉煌的创造成就,每一个中华儿女与有荣焉,自信心油然而生。

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

其一,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如果忘记历史,显然就失去自信的根基;如果崇洋媚外,就会得了软骨病。向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致敬,这是展现文化自信的前提。

其二,力所能及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传承也不是流于表面,走形式主义,而是真正践行其中的思想内涵。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我们今天应该弘扬这些理念。

其三,充满自信地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虎扑nba:总书记一再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无需赘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如何提高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要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有理由走好自己的路,更有理由一往直前,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