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不仅有微观的民生效应,更事关宏观的经济转型;因此,当下对风险的防控、对经济发展的预判,都离不开“就业”这一指标。 “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李克强总理昨天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就业优先”的新提法、新定位,引发广泛关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话题也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业优先”这一表述,是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才首先提出的。 如今,这一表述再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甚至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意味着,从决策层来看,稳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促民生的重要发力点,也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一个重要施政指引。 就业指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的基础性指标。伴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换挡调整,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一直存在多重不确定性。 但能够有效“治疗”这种不确定性的积极因子是——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从数据来看,更可以说是“稳中有进”。无论是从全球的横截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对比来看,都算得上良好和可持续。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全年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5.1%之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政府超额完成了就业目标,而这也正是“底气”所在。 正因为就业不仅有微观的民生效应,更事关宏观的经济转型;因此,当下对风险的防控、对经济发展的预判,都离不开“就业”这一指标。“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意在以“稳就业”推动整体经济形势的平稳运行。 当然,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在“稳就业”方面,我们还面临诸多困难。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2019年应届毕业生预计834万人,再创新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人岗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长期来看,高端岗位的人才缺乏与机器人AI会否替代大量就业岗位的忧虑并存,此外还有老龄化社会给社保体系带来的压力等。 这些都将成为“就业优先政策”面临的挑战,但无论是从理论经济学还是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就业毫无疑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锚”,是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基本盘。事实上,就业政策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孤立的,它前端联系着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本身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后端更影响着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因此,在这一关键时间点上,把就业置于宏观调控政策的优先位置,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影响力,其意义深远,它激起的政策层面回响也值得期许。 □边际(媒体人) |
相关阅读:
- [ 03-06]直播:发展改革委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答问
- [ 03-06]台"经济部"估2025电价涨3成? 江宜桦:实际要涨45%
- [ 03-06]2018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 [ 03-0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 03-06]制造业减税为提振中国经济加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