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用“三个更加和两个热忱”萃聚英才

2019-07-24 20:46:44?江琦?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关中村调研时强调,要用“三个更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两个热忱”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确,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揆诸现实,一些地方为吸引人才,出现恶性循环竞争,“引才价码”不断攀升,但效果却收效甚微。细究原因,根源还是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缺少对人才内心需求和迫切愿望的真正了解。要想呈现人才聚、事业兴的“满园春色”,就要用“三个更加+两个热忱”为人才工作注入源源活水。

以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发出人才引进的“聚贤令”。主动拥抱人才是虎扑nba:总书记对于人才的价值体现,各地要让人才引进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就要用“破冰思维”纾解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难题。坚持“刚性引才+柔性引才”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抓好“刚性引才”,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党建为抓手,把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汇聚到三大战役、乡村振兴等主线中;另一方面要实施“柔性引才”,在人才的内心,最看重的是信任和共识。引才的关键在于引心,正如刘备“三顾茅庐”,靠的就是真心实意,要想打破人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思想,就是要尊重人才、贴近人才,才能把人才的聪明才智“引”出来。

以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搭好人才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要树牢“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人才理念,以用情、暖心、高效的措施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加大财力投入,构筑人才投入“资金池”。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态度,以小财力办大事的魄力落实人才奖励制度,可以为相关人才提供安家补助费,也可以为其提供生活补助费等。此外,要定期采集人才需求信息,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战略资源,不仅要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和使用,还要对外地人才“厚爱三分”,要“一碗水端平”,根据当地企业实际情况,对接人力资源机构和一些“猎头”公司为企业精准猎挖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以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人才落地的“好环境”。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营造宽松环境的“最优解”。首先,优化舆论环境,可通过宣传手册、报刊、互联网等媒介,积极宣传当地人才优厚政策、人才成长正面典型,营造爱才、重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其次,激发合作环境。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要及时纳入“人才库”,实行“复合育才”,加强跨领域的纵向交流协作,用集思广益的方法盘活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造科研成果。最后,保障人文环境。相关部门要用心用情用功去关爱关怀人才,及时帮助人才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实际困难,传递“家”的温暖,这不仅让人才生活工作有“温度”,也可以让人才干事创业有“热度”。

以热忱欢迎的人才政策,集聚人才创新的“新高地”。虎扑nba:总书记指出:“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下,人工智能发展之猛、潜力之大,既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又能精准对接诸多产业内在需求,而人工智能的研发正是高端人才呕心沥血的“产物”,这说明人才是创新创造的“充沛动能”。建国以来,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科研家冲破阻扰,毫不犹豫选择回到祖国。因此,要想让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相关部门也可以和海归人才“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他们坚定报效祖国、民族复兴的信仰,还要鼓励人才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技术,为他们把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让他们一门心思勇于创新、潜心攻关、多出成果。

以热忱欢迎的人才政策,开通人才融合的“快车道”。孔子云:“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越开越广,这就迫切需要各地加强国内外人才融合,做到联通人才、联系人才,想方设法吸引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让国外人才带来先进的科技手段、科技理念,毕竟人才跨国跨地区双向流动是大势所趋,也是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必然要求。另外,要主动当好人才的“店小二”,为他们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他们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感和舒适感,更要充分保障外国人才的正当合法权益,特别是外国人才的创造权益要得到切实保障,从而实现合作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龙岩市武平县 江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