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标”加持,让网络剧片更走心
2022-06-26 08:39: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手机上看部网络剧片,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方式。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吐槽最多的莫过于内容良莠不齐、文学价值缺失,有的套路化,有的同质化,还有的低俗化。 为走出这些困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6月初正式对网络剧片发放行政许可,包括网络剧、网络微短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等多种内容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将使用统一的“网标”。首批拿到许可证的网络剧《对决》和网络电影《金山上的树叶》受到普遍关注,只见正片前都有一个以“网络视听”四个字为主体的朱红色片头,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良好开端。 “网标”上新,行业更新。过去,网络剧片仅展示上线备案号。如今,持证“上岗”,意味着网上网下同一标准,更规范、更严格的时代已经到来,必将推动行业提质升级。有专家认为,新规为行业设置准入门槛,将加速推进网络影视创作从创新乏力的瓶颈阶段步入健康有序的精耕细作阶段,吸引更多专业机构和优秀人才向这一领域流动。 “精耕细作”,一语道出了网络剧片创作的真谛。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质量是网络剧片的生命线,匠心打磨、勇于创新,才能为时代留下艺术经典。有了“网标”加持,行业主体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不能干”,让缺乏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不合格文化产品无处遁形;行业主体也会明确地知道“应该怎么干”,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生活、深入历史,对时代有感悟、对传统有领悟,静下心来创作出更多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内容健康的精品力作。 一部网络剧片好不好,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含金量。网络剧片的受众通常更为年轻,唯有走心才不会走偏。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迅猛,去年中国共上线233部网络剧片,占总体剧集数量的68.3%。 越是面对年轻观众,越要坚持内容为王。网络剧片是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更容易让观众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享受中接受文化洗礼,其制作过程犹如教书育人,既是在书写爱,更是在创造爱,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一个都不能少。正因如此,蔡元培早就呼吁“中国要有世界一流的电影教育”。 近年来,网络剧片虽整体向好,但问题犹存,不是在点击量上动歪脑筋,就是只盯着经济效益账,满屏戏说。这些不良之风搅乱了行业,伤害了观众,更带偏了年轻人对历史和经典的认知。 细数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十大重点任务清单,“打击短视频领域乱象”“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等位列其中。“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虎扑nba: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 作为一门艺术,网络剧片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应该是纯粹的、真实的表达,容不得半点浮躁之风。正如著名导演李安所期待的那样:“希望不要让年轻电影人长得太快,让一切自然发生,千万不要揠苗助长;希望大家不要浮躁,好好去做基本功。” 有了好内容,才能赢得好口碑。要知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流量脱水”“流量退潮”则从一个侧面说明,观众素质在提高、头脑更清醒,不会再轻易单纯为明星、话题买单。《我们的新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在“2021年度全国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接地气,在题材视角、立意内涵、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和情节设计等方面富有创意,用真实的力量启迪了思想、陶冶了情操、鼓舞了斗志,成功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阵痛之后是新生。“网标”加持,将倒逼有关各方守正创新,把网络剧片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向精品化方向迈进,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真正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更好地滋养心灵,传递正能量。(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