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需“制度性凉风”祛除“病灶”
2022-07-15 10:27: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表示,“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该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7月15日 澎湃新闻) 无独有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日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不幸去世。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此外,河南、江苏等地也有多人确诊。 “高温杀手”热射病发作的病因,源于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从新闻报道的病例分布来看,这种病多自来自于户外工作者、车间工人等作业群体,这类群体是热射病的“高发地带”,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年龄稍大的普通百姓,在家中厨房患病。 尤其对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电力维修工、通讯维护、快递小哥等劳动者而言,由于职业的原因,这些户外工作者不得不在户外高温下工作,显然,让这类人群,享受到“制度性凉风”吹拂,既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更是祛除热射病“病灶”的必要之举。 首先,要不折不扣地严格国家相关工作制度和劳动法规。根据气温情况,积极落实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等制度安排;落实高温补贴和高温休假,切实保障户外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防范热射病,还应扩大“人性化凉风”覆盖人群。譬如,面对外卖配送员这类新业态,可以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让他们也纳入高温保障的范畴。医护人员、社区防疫志愿者等防疫一线人员,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若长时间穿戴防疫防护用品,就有可能出现中暑等情况,对他们强化降温保障,更应多一些制度性关怀。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启动“纳凉工程”,充分利用公共场所,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比如,济南市开放了9处具备条件的人防工程用于市民避暑纳凉,比2021年新增1处,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包括市、区两级管理的部分单建人防工程和早期人防工程。同时,图书馆、城市公园、地铁、银行、超市等场所,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可有条件地开辟区域空间,为普通老百姓提供纳凉服务。 热射病多发,以生命健康至上的态度,让户外劳动者多一些制度性权益保障,多享受一些“制度凉风”吹拂,这就是答好民生“烤”卷的最佳答案。(吴睿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