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08 08:55:17?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人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参产业是吉林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吉林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建立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专项,积极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战略目标。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力量的奠基赋能。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发掘人参历史文化资源,充分结合科技创新、文旅推介等,切实把吉林人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讲好吉林人参故事,推动人参从“土特产”向“文化符号”跃进。吉林省有史料记载的人参人工栽培历史已有450多年,野山参采挖史则更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千百年发展历程中,吉林积淀着独特厚重的“放山”习俗、加工炮制工艺以及数不胜数的人参传说故事等。相关历史典籍中不乏虎扑篮球:吉林人参的记载。如渤海国通过古老的白山朝贡道向大唐进贡人参等珍贵特产的记载;如清朝将人参推崇为象征权力与祥瑞的“神草”,曾以人参贸易积累军资的记载等。这些鲜为人知、有迹可循的历史故事和典籍记录,都是可以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必须用好用足这些资源,将其更好地与人参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建立健全人参文化体系和品牌营销体系,讲好吉林独特的人参故事,持续强化人参文化IP开发和打造,如将“人参娃娃”“老把头传说”等民间故事转化为动漫、影视、游戏IP等,同时可与各大博物馆、文创企业合作推出高端人参产品,融合贡参历史元素,提升产品文化溢价。持续加大“长白山人参”品牌管理力度,进一步将人参按照等级分类做出品牌特色,通过设计“国礼级”人参产品、利用相关国际峰会等重要场合将其赠予国际政要等举措,塑造长白山人参高端品牌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 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和体验模式,以文旅融合为人参产业发展聚势赋能。文化赋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托自身资源和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找准找好推动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要立足吉林文旅产业发展禀赋,将人参产业更好引入其中,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人参产品开发和消费。目前,我省已开发了许多人参主题文旅项目,比如抚松万良人参小镇,配套人参博物馆、采参体验园,游客可参与制作人参蜜片、手绘人参文创,参与传统采参仪式等现场体验。未来应探索将“自驾G331国道+人参旅游+电商”充分结合,串联通化、白山等地的人参种植基地、加工厂和历史文化景点,打造“游-购-娱-寄”闭环模式。进一步提升长白山人参文化旅游节影响力,将传统“参王大赛”“人参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融合旅游节庆、体育赛事,加大融媒体传播力度,以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持续助推人参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加强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人参产品开发,推出“人参+”新消费品牌,如人参水、人参咖啡、人参浓缩液、模压红参、各类参片、人参酵素饮料、小包装冲饮等。充分利用我省企业已经探索实现的人参全株开发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人参根、茎、叶、花、果的全方位开发。探索在一线城市开设人参文化实体或线上展厅,开展人参科普宣传和互动游戏,融合长白山森林、冰雪等元素,持续加强人参文化传播,广邀国内外媒体、学者、网红大V等群体,持续关注、研究、推介吉林人参。 强化政策监管和科技文化创新,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农业、林业、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违法行为,维护人参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建立人参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依托“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和AI科技,尽快实现“数字人参”项目,详细采集记录人参种植、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确保产品来源、去向可溯源。完善人参标签标识和地理标志使用,提升人参种植标准化水平,联合科研机构开展人参农药筛选登记及参粮轮作土壤质量评价工作,着力实现实时可视化监管。三是加强人参文化和产业的全方位研究,强化对人参基础理论、物质特性等方面的探索了解,使无论什么年份、什么品次的人参,甚至提取后的人参残渣副产品都能找到应有去处,最大限度提升精深加工增值空间。培养一批既懂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人参文化传承创新、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让吉品“仙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