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给力,保护原创当有力
2025-02-20 09:29:24?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余姝满 百亿票房光环下,“哪吒”面临的黑暗时刻不容忽视。AI生成、二创、盗摄、仿冒导演账号……一边是“哪吒”火了,一边是一系列侵权问题让创作者、版权方很恼火。 尊重原创、保护版权的意识早已不再“沉睡”,但盗版行为却“野火烧不尽”,版权保护有老问题,也面临新挑战。“哪吒”不仅要面对盗版资源泛滥这一顽疾,而且周边衍生产品鱼龙混杂,衍生品版权也被“勒住了脖子”。一些电商平台上,有商家明目张胆地售卖“枪版”链接;社交平台上,“免费资源”通过私信、群聊隐蔽扩散;“吒儿”多是盗版的,未经授权的哪吒手办、挂件充斥市场。这些“拿来就用”的短视行为,盗走创作者心血、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创作者合法权益,也侵蚀了整个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与侵权问题“交锋”,是法律与技术的较量,也是对公众意识、产业生态、市场规范的试炼。盗版和正版的成本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被利益熏了心,一些盗版团伙根本收不住手,变着法子钻空子。而有的观众不愿意花钱就看盗版片,图便宜就购买低价盗版周边产品,有意无意成了盗版的“帮凶”。无论是违法分子的“居心不良”,还是消费者的“无心之失”,这些对于正常市场创新环境而言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文化创造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离不开创作团队、文化产业的整体托举。简单粗暴的“盗”不仅寒创作者的心,更是打击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每一方。而且,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侵权容易维权难,往往陷入“蚂蚁”和“大象”的对峙,让人无奈又无力。可以说,如果原创作品在制度和环境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盗版行为、打击了原创精神。 保护原创,保护作品本身,也保护“人”。版权问题之外,还涉及名誉侵权。在短视频平台上,数十个以“饺子导演”为名的账号发布各种利诱内容,这些虚假账号吸引大量粉丝,有的账号粉丝甚至达到数十万,成为“吸金”工具,不仅把网络秩序弄得乱糟糟的,也影响导演声誉。尽管大多数创作者都有坚守之心,不被外界所干扰,但是我们理应营造呵护原创的环境,让原创作品、创作者都能在优渥的土壤中茁壮生长。 原创得不到保护,文化创新的源泉也将逐渐枯竭;创作者得不到呵护,长期坚持、细心打磨的匠人之心就难以持久下去。斩断各种侵权藤蔓,守护可贵的原创精神,让原创价值得到全面守护,期待更多的“哪吒”横空出世。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