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造车”,也要“造船”
2025-04-24 10:09:43?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面对美“关税大棒”,128岁的上海凤凰自行车积极谋求突围——并购日本百年品牌“丸石”之后抢占高端市场,在印尼斥资建厂对冲贸易风险。业内人士分析,并购建厂,让上海凤凰拿到了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的“门票”。同时,上汽集团造码头,比亚迪、奇瑞集团等车企加大投入买船造船,以此缓解出海运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有业内人士用“既要‘造车’,也要‘造船’”,来形容中国制造业“突围”的思路。 什么是“既要‘造车’,也要‘造船’”?在这个语境下,“造车”是指提高车辆在内的制造业产品质量,以用户高度评价换取产品美誉度;“造船”则是指面对畸高贸易壁垒、供应链自主潜在威胁等,企业积极承压“出海”、开拓外贸市场。“凤凰”出口扩展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自主汽车企业也开始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其“出海”策略与“既要‘造车’,也要‘造船’”的经营策略分不开。 企业如何更好“造船”出海?企业家杨元庆曾表示,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走上去”。 “走进去”不难理解。站在企业立场看,企业要“造船”护航产品出海,不能满足于提高海外市场对产品本身的认知、认同,还需要建立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行为、治理和文化的认知。企业想成功出海,不能简单复制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模式,而要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法规,深深扎根海外市场,建立无惧风浪的市场基本盘。 “走上去”是指提升“产品力”。更好“造船”出海,造出“好车”是前提和保障。中国商品曾被视为“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但近年来,在东南亚市场中,华为、小米、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已经建立起较高品牌美誉度。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国品牌甚至被视为更优选择。“廉价低质”这一刻板印象被打破,“中国制造”不断提升的产品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今天,前沿技术的突破、产品质量的提升,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得以攀升的基础和前提。 美国滥施关税,中国企业短期内将面临极限施压,如何以变应变、更好出海?站在全局角度看,以前出海的主力多是大型国企和头部企业,有相当的“抗风浪”能力,今天出海企业则有不少是中小民营企业,承压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地方采取措施、强化保障。如某跨境电商产业园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出海解决方案,有的地方成立海外商协会推动名优产品出海,有的地方帮助企业积极入驻全球主流电商平台……这些方案都旨在协力帮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抵御出海风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将持续承压,能否以更完善保障,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影响企业“走出去”步伐。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