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减负”需防“政务服务APP”隐形变异
2025-07-10 11:37: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赋能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近年来,各地政务服务APP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群众带来诸多便利,但一些地方出现的功能异化、形式冗余等隐形变异问题,正成为基层减负的“新梗阻”。因此,推动“指尖减负”落地见效,必须以系统思维破解政务服务APP的隐形变异,让数字化工具真正回归为民服务本源。 政务服务APP隐形变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载体转移与功能异化,从独立APP转向小程序、公众号、工作群等载体。二是服务功能空心化与形式化。一些政务APP看似功能齐全,实则“中看不中用”:打开页面充斥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等宣传内容,真正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办事功能占比较少;部分APP注册流程繁琐,需填写十余项无关信息,实名认证环节重复多次,群众戏称“注册半小时,办事一分钟”。这种“重形式轻实效”的设计,无疑背离了政务服务APP便民初衷。 此类隐形变异直接消解基层减负成效,侵蚀政务服务公信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本应聚焦田间地头的实事,却被无意义的APP操作耽误时间,困住手脚。若是干部需长时间在APP里“走基层”,哪有工夫在现实中“解难题”?长此以往,不仅消耗基层干事热情,更会让群众觉得政务服务“看得见摸不着”,损害政府公信力。 破解“政务服务APP”隐形变异难题,需要打好源头治理与系统整合的组合拳。江苏省近日印发的《虎扑篮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源头遏制增量,明确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省级APP须向市县开放权限以杜绝重复建设;推动存量优化,要求已建县级及以下综合类APP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未整改到位的停拨运维经费。这种“堵疏结合”的思路,既斩断变异链条,又保障服务效能,值得各地参考。 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是巩固“指尖减负”成效的关键。江苏在整合平台的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丰富50个智能服务场景,实现“智能咨询—材料预审—事项办理”全流程闭环,让数据真正“跑起来”而非“堆起来”。广东、浙江等地则建立“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将APP实用性、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核心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唯数据论”倾向。这些实践表明,只有让技术服从于服务、让考核对标于需求,才能防止隐形变异反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政务服务APP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群众获得感,而非为基层添负担、为政绩装门面。防止政务服务APP隐形变异,既要以刚性制度划清“可为不可为”的边界,更要以民本思维重构考核导向——多关注群众“用没用”“满不满意”,少纠结后台“数据好不好看”“活跃度高不高”。唯有如此,才能让“指尖减负”落到实处,让政务服务的数字化翅膀,真正载着为民初心飞向基层、贴近群众,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杨志)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