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乡村文学节打开文旅发展的“诗与远方”

2025-07-10 17:28:11?作者:孙维国?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夏日的晨雾在黛色山峦间游走,木槌敲击的“笃笃”声惊醒了沉睡的苗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村民余祥,边用布满老茧的手给木柜雕花,边用方言哼起诗来:“村前水碧草花香,寨后山明菜谷苍……”(7月10日 《人民日报》)

在崇山峻岭之间,一场文学节唤醒了沉睡的山村;在青石板巷道里,一首首诗歌铺展出发展的新画卷。贵州雷山县猫猫河村举办文学节,不靠喧嚣炒作,不仰仗豪华场馆,却成功以“诗意”聚人气、引流量、促产业,绘出了一幅“以文兴旅、以旅促文”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文化不再只是“装点门面”的点缀物,可以成为根植乡土的生产力、文旅经济的引擎力、凝聚人心的感召力。

过去谈文化进乡村,更多是“输血式”扶持,猫猫河村的探索启示我们:文化真正扎根乡村,不能“照搬模板”,要从乡村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兴趣出发,走出一条“自下而上”的文化生长路径。当村民自发写诗、朗诵、投稿,当传统农事与现代文艺彼此交融,文化的根便与土地牢牢凝结在一起,生长出持久生命力,这正是乡村振兴所需的“内生动力”。

以诗歌为媒,激活“流量”,延展“留量”,实现“增量”。诗歌不能直接变现,但文学节能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效应。农家乐、文创品、手工艺、民宿经济皆因其而起。关键在于,猫猫河村不是简单地把文学节当作一场文化演出,而是系统性地构建了“文学+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从诗歌创作走向诗意体验,从文化活动走向品牌运营。乡村文旅不是靠“噱头”出圈,而应靠“内容”留人。只有真正以文化内容赋能旅游场景,以地方特色融合时代审美,才能实现文旅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场文学节容易,一届接一届办下去不易。乡村文旅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依靠制度化、常态化的运营逻辑。可以考虑引入高校资源、社会组织、文艺名家等建立稳定的创作支持机制,也可打造地方文学IP与诗歌节品牌,融入节庆旅游年历,形成文化活动与季节时令的互动联动;同时引导村民广泛参与,通过培训、评奖、展演等方式提升文化素养和参与热情,使“文化归属感”成为乡村治理的纽带。唯有机制稳固,诗意才可长流。

在风起云涌的乡村振兴大潮中,诗歌也许不是最显眼的“流量”,但却能最动情地讲述一个村庄的精神图谱。在猫猫河村,人们看见了文化与乡土的水乳交融,看见了“审美经济”带来的温润效应,更看见了一个偏远村庄通过文化方式主动向外界对话的自信与力量。这种从村民内心出发的文化觉醒,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最宝贵的文化自信。

文化润物细无声,却能成风成俗。乡村文学节不是简单的节庆活动,是乡村文化自觉的彰显、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本。提醒我们:在中国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村庄,都藏着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智慧与情怀,去发现、去培育、去守护。

让文学节不止于节,让诗意不止于远方。以文化为经,以旅游为纬,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更多的“猫猫河村”正在山水之间款款而来,打开文旅发展的“诗与远方”,开出文旅融合的锦绣繁花。(孙维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