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救援不“纵容”,当有偿加行政处罚双重约束

2025-07-11 17:51:50?作者:王恩奎?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两名“驴友”擅闯北京怀柔野长城被困,经救援人员连夜搜救脱险。此事引发公众热议,焦点集中在“救援是否应收费”“违规者是否该处罚”。事实上,近年来驴友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遇险的事件频发,大规模救援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救援人员也面临诸多风险。对此,专家建议建立 “救命不犹豫,任性必付费”的现代救援体系,区分“任性者”与“意外者”,实施差异化处置。(7月11日《法治日报》)

当两名驴友在未开发野长城被困,数百名救援人员冒夜寒展开搜救时,一个老生常谈却始终尖锐的问题再次浮现:免费且无条件的救援,是否在无形中纵容了“任性探险”?专家提出的“有偿救援+行政处罚”双重约束机制,恰是对这一困境的理性回应——既守住“生命至上”的底线,又划清“责任自负”的边界,让救援不再成为冒险的“保护伞”。

现实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探险者不在少数。他们无视禁入标识,规避管理规定,深入未开发区域寻求刺激,却对潜在风险视而不见。一旦陷入险境,动用的是公共救援资源:消防队员放下手头任务紧急驰援,直升机耗费数万元燃油展开搜救,甚至有救援人员为救人付出生命代价。更值得警惕的是,“免费救援”的惯性思维,正在催生“反正有人救”的侥幸心理。近年来违规探险引发的救援事件屡见不鲜,部分地区同一批驴友甚至多次因同一原因被困,公共资源被无谓消耗的背后,是责任意识的集体缺位。

有偿救援制度以经济杠杆约束违规探险,明确非紧急违规需自担成本,既促探险者权衡风险,又减轻财政压力。但制度生效需配套行政处罚:依法严惩破坏生态、扰乱秩序行为,对屡犯者纳入“黑名单”,强化震慑效果。这种“经济追偿+法律惩戒” 的组合,既跳出免费救援的无序,又规避唯利是图的冷漠,实现“先施救、后追责”的治理平衡。

有人以“探险自由”“意外难免”为由反对有偿救援,却忽视权利与责任的共生关系。真正的户外人懂得敬畏规则、评估风险,而非将公共救援视为理所当然。有偿救援与行政处罚的双重机制,既保障意外遇险者的求助权利,又约束明知故犯的任性冒险;既守护公共资源合理使用,也维护生态共享秩序。正如专家所言,区分“意外”与“轻率”,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让救援回归守护生命的本质。

在个体冒险与公共责任的平衡中,双重约束机制既是对探险者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共识的重塑。当每一次救援都伴随着清晰的责任界定,当每一次任性都需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让户外探险在规则框架内安全开展,让宝贵的救援资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不是对冒险精神的否定,而是对生命与责任的双重尊重。(王恩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