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放弃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因为其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香港卫生署接获医院管理局通报的一宗涉及一名41岁女病人的个案后,即时展开调查并作出以上呼吁。化验结果显示,该种产品含有两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然而,产品说明书中标示的成分“维生素C”、“对乙氨基酚”及“马来酸氯笨那敏”,却并未被验出。初步调查发现,病人系从内地购买该产品。(新华网6月19日)

“维C银翘片”引发的不良反应,国家食药监部门其实早就有过通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的分析显示,从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为此,原国家食药监局在2010年曾通报,称该药品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虽其药品不良反应多为化学成分已知的不良反应,但公众甚至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忽视其含有的化学成分,由此可能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

换言之,“维C银翘片”存在安全性问题早就被发现了,只不过香港卫生署作出的是“忠告市民切勿购买或服用”的警示,而我们过去只是“建议生产企业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等。对比内地之前的信息通报,香港卫生署的化验结果让人震惊之处在于:原来说明书中标示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对乙氨基酚”及“马来酸氯笨那敏”,竟未被验出;检出的却是“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这两种说明书中未标示且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看来,“维C银翘片”已与假药无异。如果查验属实,无良药企必须受到严惩。

药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不只是商家发财的手段,因此出现这样“真”的“假药”,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问题是,为什么“维C银翘片”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却是以这样的方式在香港被发现和被警示?这个药并未在香港市场上销售,只是一个香港病人从内地购买了该药品并带回香港而已。这起事件最让人感动之处,也正在这里:香港卫生署对“维C银翘片”的调查,只是缘起于一桩个案,而且药品不是在香港市场购买,只是从内地带入,按照我们某些相关部门的工作逻辑,完全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香港卫生署不仅进行了深入调查,还“大张旗鼓”地向全体市民做出了消费警示。

比起问题药品本身,香港卫生部门这种“不放过任何个案”的负责态度,其实才更令人钦佩,也尤其值得内地监管同行学习。“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这句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著名台词,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域最合适不过。唯有监管者时刻保持对个案的高度重视,问题药品、问题食品才能丧失藏身之处,更多消费者才不至于继续成为受害者。

据报道,6月18日,香港卫生署呼吁禁用产品标签印有“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的一款维C银翘片,因为该种产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香港卫生署还强调,未发现其他品牌含没标示或已禁用的西药成分。

此次在香港爆发问题的维C银翘片,被检测出含有“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虽然,内地对这两种药并没有明令禁止,但是也开始淘汰含非那西丁的药品,氨基比林的单药制剂也已淘汰。但根本问题在于,该维C银翘片药品说明上标示含有的“对乙氨基酚”及“马来酸氯苯那敏”,并未在检测中被检出。

中药与西药相比,一个很难得的特点是,其来源于天然植物的特性,使其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西药要小一些。正是这个特点,催生了一些厂家借中药之名,卖西药之实的做法。此次爆出的维C银翘片,不仅是借中药之名卖西药,而且是卖劣质西药。这是厂家的问题,还是冒用该企业名字造假犯罪?希望有关部门继续调查清楚。

另外,维C银翘片依托的中药源于银翘散,这本来就是治疗风热感染的经典药方,并不需要增加什么西药成分来“助力”。添加点维生素C,勉强还说得过去,添加解热镇痛药,就显得毫无必要了。

如果患者确实病情比较严重,银翘散起效慢,那么临时给一两次解热镇痛药就可以了。而将之变为固定搭配,实际上是增加了病人的服药量,对病人能产生什么积极意义呢?

所以,对于中西药的复合制剂,在审批环节就应该慎之又慎,不能因为有了什么经典方剂做支撑,就轻易开绿灯。

此外,在中西药合剂的命名上,应该更加严格,至少维C银翘片常给人一种误导的信息,人们只看见了维C,而不知道解热镇痛药的问题。

如果这个药还继续上市,至少应该更名为银翘感冒通,或者银翘扑尔敏合剂。

□郑山海(医生)

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不应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因该产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6月19日新华网)

维C银翘片是种常用药物,也是一种“老药”,不是很贵,治疗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什么的,很多人都服用过。以前也没听说过有什么问题,这药以后究竟是吃得?还是吃不得?香港卫生署的这一说法一出来,就让很多人混乱了。

照往常推断,维C银翘片厂家会很快站出来进行所谓的“辟谣”,声称自己的药品全部经过严格检测,保证可以安全服用云云。一般老百姓既不是卫生专家,也不是药物专家,这维C银翘片究竟安全不安全,他自己是不知道的,他能做的只是从媒体的报道里,看各方面的说法是什么,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但是相对来说,香港卫生署离我们比较远,它的结论可信度究竟有多少,一般人并不是很熟悉;而厂家自然也不会轻易开口认错。在这么一个老百姓已经吃了多少年的老药面前,我们需要有一个更权威、更及时的说法,来给广大消费者一个解释和安心。这个鉴定事关很多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介入、鉴定、发声;而不是在一边“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这件事情,或者假装这件事情和己无关,以此来躲过“风口浪尖”,逃避自己的职能责任。

一些门户网站在新闻后头,紧跟着一个“你还会购买维C银翘片吗”的新闻调查。但这些调查和猜测除了对维C银翘片以后的销售情况有点参考价值外,没有更多对消费者实用和有价值的东西。虎扑篮球:维C银翘片,我们期待一个更权威、更及时的说法,等大家急了,一起高喊“某部门,你妈喊你回家检测维C银翘片”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失职了。(张军瑜)

香港卫生署前日通报称接获医管局通报,一名41岁女病人去年10月因横纹肌溶解及低血钾被送往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而这名患者在6月最近一次复诊时向医生表示曾服用维C银翘片,经临床诊断怀疑其症状可能由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所引致。这名女患者所服用的维C银翘片初步判断购自内地,而香港卫生署网上通报所配发的图片显示该产品标识的生产企业为“深圳同安药业”,批号为“120713”,有效期为2014年6月。(和讯网,6月20日)

维C银翘片是否有问题?这则新闻引发了公众的焦虑,在今日食品安全备受考验的中国社会,吃什么都得小心翼翼。例如:吃生姜你得担心它是否有毒;吃猪肉你得先看看它有没有注水再去看看它是否是含有瘦肉精的猪,看过这些还不放心得去关心这块肉是不是死猪肉有没有喝过不卫生的水;炒菜放油得担心这油里有没有添加地沟油。如此这般,社会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

在这条消息后发出不久,就有权威部门发出消息称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维C银翘片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的回答对于公众来说并不满意,许多人宁可相信香港的权威部门也不去相信国内的权威机构,让人诧异的同时也引发笔者思考: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社会公信力几近崩溃?

首先,社会诚信度的丧失与缺乏使得中国百姓缺乏信赖感。在中国,有一个普遍现象:自顾自。这个现象的表现形式在于:每一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为了自己不择手段也可以。中国道德观体系的崩溃以及资本私利主义的出现再加上物质上的诱惑,更多的人选择为了最快速度的达到某一目的不择手段,就像狼孩一样,第一次说谎或许有人信第三次就招人厌了。记得曾经有位年纪较大的老者居然有这样的评价:一次,大家在谈论生财之道的时候,他居然说一位靠着坑蒙拐骗的人很聪明!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连骗子都可以叫做聪明人,那么难怪现在大家都想去学这样的“聪明”,而不去做诚实的“笨蛋”了,就不知道这样的人教出的子女又该如何呢?长此以往,不信任感一代接着一代,根深蒂固,造就社会诚信的缺乏,加上一些不良商家们的利欲熏心导致了社会诚信的的崩溃。

其次,社会公信力的急剧下滑导致百姓对于权威的怀疑态度。由于之前一些并不敬业的“伪专家“在公众面前胡吹乱侃导致权威成了笑柄,渐渐的,权威更被当作一种娱乐方式。当权威被娱乐后,权威的高度就会被无形的踩在脚底,肆意的践踏让公信力跌入谷底。最近不断爆出的红十字会等公益性事业或者个别人员的无良言语让人们对于权威心声厌恶,从现今更多人乐意将捐款交给个人代言的基金会可以看出,权威的影响力正在崩溃。

再者,社会价值观的极度扭曲。当一个社会由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变成自我牟利,自求高升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就在变化,就好比现在有许多人对未来自己的另一半要求年纪轻轻就有房、有车、有地位,但这一切又岂是一句话可以办到的?当我们这个社会价值取向偏向于为经济而结婚,自然就如新闻中说的:买卖婚姻。那么这样的婚姻折射到社会上,个别无良企业为了更高的利润与“黑心“举行”婚礼“,每日与“肮脏”“同床而寝”!价值观的扭曲让人恐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维C银翘片事件很好的检验了这个社会的公信力,也反映出我们这个国家亟待“改变”的现状,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公信力、诚信度和合理的价值观,那么这个社会将永远循环在解释与不信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