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网冠军到澳网冠军,李娜一次次的突破震惊了世界,也让国人再度思考——大满贯冠军和奥运冠军,到底哪个分量更重?或者,哪个更有资格代表当今中国?

回望新中国的历史,世界冠军、奥运金牌曾是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坛取得的骄人战绩,也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现如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甩掉贫困帽子的中国早已不需要金牌为自己正名,中国正在朝着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而以李娜为代表的职业体育正向全世界显露中国体育的另一幅面孔。

去年的广州羽毛球世锦赛上,林丹(微博 博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北京奥运会拿到了51块金牌,而一年后很多人已记不住这些奥运冠军的名字。能让老外们过目不忘、记住中国的,倒是李娜和姚明这样鲜活的形象,甚至广州恒大(微博 数据)足球队也能凭借同拜仁(官方微博 数据) 的交手,获得世界关注的目光。

前有姚明,后有李娜与广州恒大,伴随着国势日隆,中国体育的“二次创业”已经启动,密码就是“职业化”。

李娜显然是中国体育职业化的最大受益者,网球也是中国体育职业化探索和发展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无论是国家“圈养”,还是“单飞”,职业都是中国网球最亮眼的特色,之前是“组团”职业化,之后是“单兵”职业化。

可以预见,如果没有当初孙晋芳“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怎会有后来的“国际娜”和郑洁(微博)、 晏紫、彭帅等一干“中国金花”绽放职业网坛?

在近年中国体坛引领风骚的,除了李娜,还有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从最初的“升班马”,到中超“三连冠”和亚冠冠军,恒大迅速脱胎换骨的秘诀,就是简单的“职业”二字。或许“烧钱”、“土豪”也是恒大的标签,甚至会招来很多争议,但是恒大正是在以职业化的方式运营管理足球俱乐部,并且迅速取得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难以回避的是,无论足球、篮球还是网球,都是高度职业化、市场化的项目,因此放眼全球,NBA(微博)诸强、巴萨(官方微博 官网 数据) 拜仁,哪个不是“烧钱”的主儿,李娜的教练卡洛斯,一年没有7位数的薪水谁能请得动?

高投入高回报,正是这些项目的特色。而这些项目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是欧美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经济在近些年的长足进步。

世界范围内,相较于我们擅长的乒羽、举重和体操,足球、篮球、网球等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才是主流,这些项目在顶级层面虽然需要“烧钱”,但在普及层面上却是中外百姓共同喜闻乐见、热衷从事。

就拿昔日“贵族”网球来说,而今在国内也有了平民化的趋势。据中国网协前些年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网球人口已达800万,而2011年法网李娜夺冠的那场决赛,中国有1.16亿名观众收看转播,又证明了网球的受关注程度。

北京奥运会不仅令国人永生难忘,老外亦会因此铭记中国,但问题是奥运会四年才一次,而像网球、篮球和足球,不仅能在奥运殿堂占据重要位置,更有世界巡回赛、NBA和欧洲五大联赛这样的职业赛事贯穿全年始终。

可以说,在国际职业赛场上,如今的李娜和曾经的姚明们几乎天天都是外交官,不动声色地向世界“推销”和展示中国,亿万终端甘愿接收,这比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效率更高。

已故南非政治家曼德拉曾说:“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体育和文化相似,没有国界,因其通俗易懂,实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体育若想拥有更多话语权,势必要在主流项目上不断突破。

从“乒乓外交”到“国际娜”,从奥运冠军到大满贯冠军,中国体育伴随国运兴,而发展壮大的中国,也需辅以足够匹配其国际地位的体育成就。

从这点来讲,中国体育的“二次创业”既必要,亦势不可挡。

稿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2014年澳网公开赛女单决赛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罗德-拉沃尔球场进行,赛会4号种子、中国选手李娜以2比0(7-6(3)/6-0)击败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捧得2014年澳网桂冠,也是个人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1月25日人民网)

李娜获得澳网决赛冠军,提前给年味越来越浓的中国体坛带来了节庆的喜色。李娜澳网夺冠,成为首位澳网单打夺冠亚洲选手,她不仅为中国网坛乃至亚洲网坛争了脸,而且再度证明只有个性的选手才能成为世界级的明星。

强悍的身体,高超的技艺,直爽的性格,妙语连珠无所顾忌的对答,所有这些都是国际体坛明星的范儿,李娜具备了,所以赛后她依然不忘直爽地调侃自己的丈夫姜山,“我要感谢我的丈夫,他在中国也非常有名气,感谢他陪自己翻山越岭比赛,当然遇到我你也该感到幸运。”这样的一番话,让媒体感到了中国体育明星少有的风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面对着周围的重重困难,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面对挫折,人们大体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放弃,第二种是半途而废,第三种是迎接挑战。网坛健将李娜则是选择了第三种,她用坚强不息的的信念,在澳网赛场上增添了一抹亮丽!没错,卓越的天赋、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身后强大的后援团……但李娜的成就非一日之功,她用自己非凡的成就和卓越的努力改变了中国网球,改变了世界网球的格局。

李娜在国际大赛上,精湛的球技,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无一不向世界展示出新一代中国运动员自信,乐观充满活力的积极形象,以及中华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李娜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必将激励更多中华儿女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强身健体、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赞美李娜,不单单为了赞美她的成就,更为了赞美中国体育人卓越风险、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为了理想永不言弃、淡定自若守望精神家园的那份痴情。在今天,这种精神不仅在体育界,乃至在整个中国社会中都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它超越竞技体育的范畴,直达每个人的内心。

李娜的成功,属于自己,更属于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与其说这次李娜突破了心魔,不如说她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离开举国体制,“单飞”成为自由身后,不再是自顾自那么简单。那么多眼睛盯着你,那么多商业利益围绕着你,对外界不闻不问是不可能的。

跳到体制外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体制内的荫护。孙杨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总有他的教练和领导替他圆场,哪怕是连续办错事,也都有组织替他“保驾护航”。李娜就没有这样的“福利”,赛场内外她的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后果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并承受。尤其是面对挫折时,控制住情绪,不让事态朝着对谁都不利的方向恶化,其实是李娜完善自我的一项修炼。

最初,李娜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论胜负,保持从容、淡定和永恒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蜕变。不能怪李娜的悟性来得太迟,因为从一个体制跳到另一个体制,转型本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竞技场内外的人际交往,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李娜作为职业球员的心态不可能迅速养成,反倒夹杂着些许恐惧、焦虑和逃避。好在2014年开局第一仗的澳网大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李娜,她敢于大声说出“我爱我的祖国”。一直不敢背负13亿人期望的她,突然举起了国旗,因为她感受到的不再是压力,而是动力。

今年澳网赛场上,排名居前的李娜并非顺风顺水,但面对挑战她一次次涉险过关。现在的李娜,克服了从前的心理障碍,质变成为了一个拥有大国民心态的中国体坛新偶像。

时隔3年再夺大满贯,李娜展现的成熟和大牌气质远非登顶法网时可比。而由此带给中国网球的关注、支持,将会是小花小草们茁壮成长的沃土。

从亚军到冠军,从第一个大满贯到第二座大满贯奖杯,李娜的职业生涯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32岁“高龄”,为了梦想不懈努力。当梦想照进现实,李娜给国人带来一大片光亮。

2011年,29岁的李娜在法网赛场捧起苏珊·朗格朗杯,一鸣惊人。不过隔年后,李娜陷入低迷,外界质疑声四起,认为这或许是李娜职业生涯仅有的大满贯奖杯。毕竟,在被称为冷门温床的罗兰·加洛斯红土赛场,诞生了太多昙花一现式的冠军,比如高迪奥、米斯金娜、斯齐亚沃尼。

带着无比的勇气和对梦想的渴望,李娜在墨尔本强力回击了质疑。时隔3年再夺大满贯,李娜展现的成熟和大牌气质远非登顶法网时可比。拿一座大满贯可以是运气,拿两座绝对是实力。

此战完胜,一举奠定李娜网坛一流的江湖地位,更让李娜成为中国网球的旗帜。小字辈谈及李娜,都以“向娜姐学习”做开头。澳网捧杯,让中国网球的小花小草们备受鼓舞——32岁的李娜还能屡创纪录,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有什么理由早早放弃。而由此带给中国网球的关注、支持,将会是小花小草们茁壮成长的沃土。

赛场外,李娜展现出幽默、率真的个性,更是改变了世界对中国运动员的认识。连WTA主席斯黛西都感叹,李娜俘获了世界球迷的心,已经成为中国网球,乃至亚洲网球的形象大使。

在世界网坛百年历史上,李娜是亚洲网坛仅有的大满贯冠军。以目前亚洲网球发展的现实看,李娜不仅是亚洲网球的里程碑,更将是亚洲网球的“世纪丰碑”,已经有评论断言,李娜肯定会入驻网球名人堂。这是世界网坛的至高荣誉。

32岁,梦想照进现实。这是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当14岁的李娜喊出冲击世界前十的目标时,中国网球还在为冲出亚洲而奋斗。现在,李娜已经从叛逆形象,成长为民族偶像,中国网球也一跃成为热门项目。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亦是中国体育人追逐的梦想。从当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成为体育大国,再向体育强国迈进。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从小巨人姚明,到飞人刘翔,再到金花李娜,中国体育在世界体育的主舞台上不断展示风采。而在李娜身后,还有张培萌、熊朝忠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为了自己或者项目的梦想在努力。正如李娜所言,每个人都有梦想,只要你努力,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晓蔚

?

李娜澳网折桂再夺大满贯

祝贺李娜,拿下澳网冠军,实现再夺大满贯的梦想,续写自己的传奇,这将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5年前,中国球员能打进网球大满贯四强,已是了不起的奇迹,冠军似乎遥不可及,甚至不敢梦想。然而李娜很快就在法网实现中国和亚洲的突破,那更像是一个意外,一次惊喜。

很多人认为,对于李娜和中国,有那一次冠军就已足够,她证明了自己,也证明国家的自由开放带给个人梦想的无限丰富性和可能性。她挑战奇迹的精神,率真幽默的个性,时不时甩出来的武汉话,把现代开放的中国形象和武汉这座城市的人文韵致带给了世界。

人们不太相信第二个冠军,还因为李娜实在不算年轻了。30岁,是运动员要认真考虑退役问题的年纪。去年澳网的遗憾,更多地被看作是最后的努力,然而李娜还是公开说出了她第二个大满贯冠军的梦想。她做到了。

966天,从一个冠军到另一个,李娜创造了许多奇迹,挤进世界排名前四,创造亚洲网球选手最高排名,稳定在世界顶尖水平,第一位年过30勇夺澳网的女运动员。这是她不断坚持和自我提高的结果。我们看到她刻苦训练,技术和心态在进步,赛场上更自信稳定。她让我们相信,坚持梦想,提升自我,惊喜和奇迹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李娜不仅在证明我能行,而且在证明梦想的力量。选择梦想中的事业,为了梦想恒久拼搏,成功和辉煌是一种嘉奖,更重要的却是个人那种自在、舒展、进取的状态,没有什么比个人梦想的自由更有可能创造奇迹。

这是李娜的写照,也是这个国家的写照。今天的中国,已经过了要靠一个又一个奇迹来扬眉吐气证明国家能力的阶段。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国民个人自由选择梦想,有条件坚持梦想,有机会实现梦想。这就是每个人的梦和中国梦,不是意外,不是昙花一现,我们是这个世界没有区别的存在,是世界现代进程中正常而稳定的力量。

李娜把武汉介绍给了世界,并为武汉带来诸多国际化元素。她是武汉的形象大使、精神代表,这座城市有复兴大武汉的梦想,李娜让我们相信,纵然不被看好,纵然有一些误解,只要自己坚持,总会惊喜不断。

本报评论员 刘林德

??? 李娜“呛”记者不算新闻,职业生涯首次捧起澳网冠军奖杯才是新闻。对于每年都要跟记者“戗戗”几回的李娜来说,她的第二个大满贯赛事冠军,让球迷等了近三年。

所以,李娜对记者的再度反诘事件,几乎没怎么发酵便淹没在群情激昂的夺冠氛围中。也正是因为等得太久,以及能给中国人在国际上长脸的优秀运动员太少,不管李娜是否“各色”、对国内记者是否不够友好,她都是中国体育在国际上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

尽管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因为一句“只要李娜脑子不进水,肯定能夺冠”而招致网友不满,并且曾被李娜、彭帅等人无情炮轰过,但必须承认,正是网管中心敢开“单飞”之先河,才有了李娜而立之年依然怒放网坛的鲜活。

李娜的“逆生长”现象虽不罕见,但也算是国际体坛为数不多的案例之一。而这位“中国金花”能保有如此上佳的竞技状态,在国际赛场上身姿矫健轻舞飞扬,成为国际网坛除莎拉波娃外最能“吸金”的女子网球运动员,除了其天赋异禀、训练得法外,“单飞”后心情舒畅,从“要我打”变成“我要打”,恐怕才是李娜能够在近30岁时达到事业巅峰,并持续至今的主因。在女子网球运动员通常开始走下坡路的年龄,却仍能在李娜身上看到进步、激情和潜能,这或许是大器晚成的她在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吧。

尽管中国网坛小花中尚未发现能够跻身世界顶尖选手行列的苗子,但李娜的成功确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拿起网球拍来到网球场。和早早就搞起所谓职业化的中国足球、篮球不同的是,中国网球近几年的发展,至少让人看到了职业体育在这个领域的起势,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小李娜”的出现将只是时间问题。

李娜今日的成功,更像是给身陷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间进退维谷的中国体育开出药方——在举国体制仍在担负培养主要竞技精英的现状下,大力发展职业体育,无疑可以成为中国体育的又一突破口。

长期受制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中国职业体育发展模式,几乎从一问世就未能逃脱伪职业化的质疑,“去行政化”更是老生常谈,却总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以至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最近连续当选乒协、羽协和足协主席后,甚至遭网友吐槽“涉嫌违规”,与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的《虎扑篮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精神不符。

尽管这种质疑确实不是蔡振华一人所能解释的,但运动项目协会独立于运动中心之外,也终将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网管中心的部分放权,便给“中国金花”带来勃勃生机,何况那些群众基础好、国际上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运动项目。所谓体育界的中国特色,无非是当权者给自己舍不得放权寻找的借口而已。

风物长宜放眼量,李娜已经打出了中国职业体育的“ACE球”,接下来有关部门要做的,不过是莫忘初心、大胆前行。因为中国体育需要的不仅是更多李娜式的职业体育偶像,更需要果敢地放手,去开创属于体育体制改革的春天。

如果说李娜2011年的法网夺冠,算是给举国体制松绑的话,那么,2014年开年的澳网封后,则是倒逼中国职业体育走上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