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有这样一笔收费,虽然目前其运营成本微乎其微,但始终与用户“形影不离”。因存在年代“久远”,网友们戏称其为“化石费用”,那就是已伴随手机用户20多年的国内漫游费。在通信技术升级和“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手机用户和业内人士对取消漫游费呼声不断,但总是石沉大海。
王聃 手机漫游费仍然在舆论场中。4月2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去年8月份开始京津冀已经取消了三地的手机漫游费,它的经验可不可以在全国推广?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回答,整个漫游资费管理体系20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政府而言,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竞争,促进企业来降费,这是应当进行的措施,但突然取消漫游费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 工信部负责人的回答,无疑呈现出了一些公众所不知道的内容。譬如,现在虽然进入了4G时代,但4G在VoLTE还没有大面积普及的时候,4G VoLTE网仅承担数据的承载,大量的语音承载是在2G上。正因为如此,虽然2G已经成为了化石,但在实际生活中依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通信角色。这或许与公众此前的普遍认知存在着部分差距,但令人费解的,是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的另一番话语:突然取消漫游费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 之所以说其令人费解,是因为这番话语有些背离常识。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的说法,实际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我国的电信市场是开放的,存在着充分的竞争,正因如此,骤然的取消才是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我们当然不否定电信市场近年来的某些开放举动,但整体而言,它还是由三家主要的运营商所垄断。三者间或许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是不充分的,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形态。既然如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又从何说起? 相比工信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说辞,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手机国内漫游费的所由何来。这在此前的讨论中早已被厘清。追根溯源,手机漫游费始于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虎扑篮球: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换言之,漫游费的收取依据,只是原国家邮电部下属的一个清算司出台的文件,并无刚性的法律效力。现在20多年过去,电信市场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游成本甚至被指已经为零,但漫游费仍在收取,这无疑不合时宜。 对于手机漫游费,还是应该少谈市场经济多谈监管责任。既然国内漫游费成本已经为零,就应当取消,至于国际漫游费率,则需要降低到用户可以接受的水准。事实上,此种呼吁在多年之前就被提出,那么,为何在技术条件不复成为障碍的情形下,取消依旧呼之难出?有人会习惯性地说到运营商缘于逐利的拖延,这当然不假,但更大的问题,可能依旧在于职能部门本身态度的暧昧。强势的运营商,职能部门的暧昧,它们让手机国内漫游费的收取延续至今。 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当是一种趋势。就在本月,针对漫游费事项,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官微接连发文,前者不解:4G时代为何还在收取2G的费用?后者则反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顺应民意,契合潮流。2G时代的漫游费,确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如果步伐更快一些,与民意共振就能更强一点。权威媒体的反问犹在耳边,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却还在说,突然取消漫游费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这让人五味杂陈。 |
【针对近期取消手机漫游费的相关报道,工信部负责人回应称,下一步将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 我国手机漫游费诞生于2G时代,主要用于抵补当时运营商技术研发与网络建设之需。但如今通信技术已迈入3G、4G时代,因漫游而产生的技术成本微乎其微,手机漫游费却在20多年里岿然不动,这一现象与市场基本的“成本收益对等”原则明显背离,理应得到及时纠偏。 但遗憾的是,依靠行政牌照盘踞市场的电信运营商们却没有舍弃这项费用的内在动力。据媒体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在三大运营商经营业绩频频下滑的格局下,漫游费对利润的贡献作用愈加明显。另一方面,漫游费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着手机电话卡的区域分割壁垒会被拆除,开发商当前各自为政的经营思维将因此受到巨大冲击。恰恰因此,取消手机漫游费需要外力给予推动,工信部作为主管部门肩负重任。 不可否认,近年来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取消手机双向收费、套餐流量不清零等惠民举措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通信成本。然而,电信行业每次降费让利行为都是在舆论高压的倒逼下亦步亦趋,具体到本次手机漫游费项目,主管部门的表态只是明确了取消这项收费的大方向,而具体落地时间表却仍付之阙如。需要指出的是,打破国内电信客户与运营商之间不平等博弈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撤除垄断藩篱,放手市场机制入场调控。因为只有竞争才能真正激发运营商强化内控、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进而实现电信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里,对于取消漫游费是否合理、能否承受的问题,运营商自然会根据自身实力进行客观判断。从美国电信市场的演绎观察,最近三十年间经历了巨头拆分、中小型公司过度竞争、兼并重组等变局,这同时也是运营商探索有效竞争模式的过程。 实践表明,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运营商会向市场提供丰富多样、价位合理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得消费者最终受益。更进一步讲,运营商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并不止于同行之间。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微信电话本等语音、视频创新服务目不暇接,对传统电信产品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运营商们如若不能紧抓市场机遇,极有可能遭受传统地盘被快速蚕食之痛。 就此而言,只有在全面接受市场化洗礼之后,运营商们才可能为缓解生存压力而积极壮大竞争实力,通过强化市场判断能力、挖掘新产品研发潜力等方式巩固市场地位、提高客户的黏性,而不是在安逸的行政襁褓中抱残守缺,为是否取消漫游费而纠结不已。 |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4月23日回应称,下一步将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对此,人民日报官微发表评论指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顺应民意,契合潮流。但需厘清,何谓逐步,能否给出时间表?何谓区域内,如何界定?2G时代的漫游费,存续至今,不合时宜,确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如果步伐更快一些,与民意共振就能更强一点。 在去年10月,欧盟决定于2017年6月起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手机漫游费用。当我们讲取消漫游费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时,不仅是跟别人比,更重要的是这项收费已无必要。取消漫游费,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人才、物流的自由流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反过来讲,当前漫游收费制造的路径依赖,已成为阻碍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创新发展的不小障碍。而且,取消手机漫游费已无技术门槛,缺少的只是想不想取消,什么时候取消的问题。 移动通信市场中,三家央企之间固然存在竞争,但其竞争是不充分的,甚至有很大程度的默契。面对强烈的社会呼声,不能只有想法没有办法,更不能只有速度没有力度。对于公众来说,不仅希望看到有动作,而且希望动作快一点,更有效果一点。过去有一句话,叫做“研究研究,一研究就没有下文”,表现为有关方面看起来很重视,表态得很让人满意,但也止步于此,再没有新的动作出现。而公众希望的结果,一直停留在路上,永远都到达不了终点。 形成共识、解决问题需要时间,但需要时间不是漫漫无期,不能让人无限等待下去。而且,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创造条件、加快推动,一些容易解决特别是能够解决的,应该在第一时间解决。更何况,有些问题并非难以解决,关键是有没有决心,有没有“自我革命”的勇气。这也决定了,回应社会关切应该清晰地告诉公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最终什么时候解决。拿取消漫游费来说,根本没有共识障碍,也不存在技术难题,就看有关方面想不想解决,能不能解决。当目标和决心定了之后,怎么做就剩下做填空题了。 |
据新华社报道,有这样一笔收费,虽然目前其运营成本微乎其微,但始终与用户“形影不离”。因存在年代“久远”,网友们戏称其为“化石费用”,那就是已伴随手机用户20多年的国内漫游费。在通信技术升级和“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手机用户和业内人士对取消漫游费呼声不断,但总是石沉大海。 漫游费是2G时代的产物,当时受技术、用户、成本等条件所限,收取漫游费有一定合理性。但如今已经进入4G时代,手机用户大增,分摊了运营成本,技术进步也让成本微乎其微。电信专家也一再指出,取消国内漫游费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运营商却“咬”着漫游费不放。 据报道,全面取消国内漫游费“梗阻”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运营商把收取漫游费当成用户管理手段——如果全国范围取消漫游费,有可能会导致运营商内部恶性竞争。二是取消漫游费会造成营收损失,因为还有数亿2G用户。三是与同一家运营商各个省分公司实施分网核算和公司内部考核业绩有关。 从以上三点来推测,三大运营商不会积极主动取消漫游费,因为这会影响到运营商的利益。一般来说,要想取消这种不合理收费,要么是运营商自己良心发现,意识到在成本微乎其微的情况下收取漫游费是缺乏商业道德的,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要么是通过市场竞争倒逼运营商取消漫游费;要么是行政责令取消。 坦率地说,这几年舆论屡次呼吁,而运营商坚持不取消的事实充分说明,指望三大运营商“良心发现”是不现实的。那么,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来取消呢?事实也证明,被三大运营商联合垄断的电信市场,并不是真正充分的市场竞争,顶多是“三国杀”,这种非常有限的竞争并不能产生真正的市场化倒逼效应。 由此来看,只能走第三条路了。取消漫游费应由主管部门责令取消或废除相关收费依据。然而,去年7月,工信部门却表示,取消漫游费等社会期盼何时成为现实,最终决定权在运营企业。这种看似尊重市场、尊重企业的表态,实际上既有不作为的嫌疑,还有变相维护行业企业利益的嫌疑。 我们不妨看看漫游费是怎么来的。据悉,手机漫游费始于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虎扑篮球: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2008年,工信部规定主叫每分钟0.6元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不难发现,主管部门给了收费依据,主管部门也在监管这项收费,那么,在取消问题上岂能把皮球踢给企业? 由于漫游费能给电信企业带来利润,恐怕欧盟成员国内的电信企业也不愿意取消漫游费。然而,欧洲议会却通过立法决定,将于2017年6月起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手机漫游费用。即不管运营商愿意不愿意,欧盟强制取消了漫游费。在我国,取消漫游费显然用不着立法机关出手,应该是“谁系的铃谁解开”。 有他山之石在前,有关方面应该尽快把全面取消漫游费纳入“提速降费”改革方案中。一方面,应该要求运营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不再依靠漫游费管理用户;鼓励运营商通过“提速降费”、推行4G刺激电信消费增长,以弥补取消后的营收损失;建议运营商改革内部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应该明确取消漫游费时间表。 |
有这样一笔收费,虽然目前其运营成本微乎其微,但始终与用户形影不离。因存在年代久远,网友们戏称其为“化石费用”。它就是伴随手机用户二十多年的国内漫游费。在通讯技术升级和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手机用户和业内人士对取消漫游费呼声不断,但总是石沉大海(4月21日《法制日报》)。 手机国内漫游费早就该取消。漫游费是2G时代的产物,出现于1994年,那时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用户在异地漫游状态下打电话,会给运营商增添一定成本。而现在,随着3G、4G网络全面覆盖,早有行内专家指出,从技术层面说,已收取二十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几乎为零,与本地通话相比并不需要更多投入,根本没必要再收这项费用。 然而国内漫游费为何难以全面取消?这其实恐怕不存在技术难题,只有利益纠葛没有解决。全面取消国内漫游费,运营商将损失巨额收入。新华社记者曾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而且是以几乎为零的成本谋取着高额收益。没有相关部门强力推动,哪个运营商会主动忍痛割掉这块“肥肉”? 有运营商还担心,全面取消国内漫游费,可能导致内部恶性竞争。据说各地手机卡销售价格,因地方政策不同而各有不同,如甘肃的手机卡费用便宜,价格优势明显,而北京的则稍贵,取消漫游费后,甘肃手机卡可能被卖到北京,影响市场秩序,异地打工群体也可能只用老家的手机卡。这种担心,仍是区域分割、各自为阵的经营思维,在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的当下,应该淘汰。 要让国内漫游费全面取消,首先要解开附着在手机卡上的利益纠葛。三大运营商都要寻求改变和突破。现在,微信、电话本等低成本网络通话技术渐受追捧,再抱着漫游费这棵“摇钱树”不撒手,无疑是短视行为。主动取消国内漫游费,虽会减少一定收入,但可带来更多的通话费用收入,与其让漫游费束缚住一些用户,使他们离开服务区后舍不得用手机,不如取消漫游费让其大胆使用。 而工信部等部门也要在解开漫游费背后的利益纠葛上多下功夫。去年7月工信部曾表示,取消漫游费何时成现实,最终决定权在运营企业。这无异于与虎谋皮。相关部门应通过顶层制度设计,降低运营商的盈利要求,建立普惠全民的电信服务体系,倒逼运营商主动协调各区域市场错综复杂的利益,承担起取消漫游费的社会责任,以体现社会公平,维护消费者权益。 |
在通讯技术升级和“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手机用户和业内人士对取消漫游费呼声不断,但总是石沉大海。手机漫游费取消为何如此之难?(4月21日 新华社) 据了解,美国早在2007年就没有国内漫游费,也没有长途费,实行的是“套餐”模式。而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也于去年6月30日达成一致,拟于2017年6月15日起取消手机漫游费。取消漫游收费应该是大势所趋。 国内漫游收费问题屡遭网友吐糟,“国内漫游零成本仍收费”话题不时引发热议。实际上,工信部也早就下发过文件取消漫游收费,但要求归要求,也毕竟只是要求,许多资费至今仍有本地、长途和漫游之分。 电信资费之高一直被诟病,要害在于收费不合理,就如漫游费,通过十多年成本的吸收,目前基本是零成本,而且“取消不存在技术难题”,却一直照收不误。据称“如果全国范围取消漫游费,有可能会导致运营商内部恶性竞争。”“设置漫游费主要为了防止套餐被串到外地用。”说白了,无非就是本地与外地分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这就更不是难题。 取消漫游费,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人才、物流的自由流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这本来就是电信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漫游收费已成为阻碍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创新发展的不小障碍,取消漫游费势在必行。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这应该算有了一张“路线图”,但显然,因为没有“时间表”的配套,谁知道“研究探索”还要到何时?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消费者无疑是弱者。如果没有强力的政策调控、物价干预,弄得不好,于翘首期盼的消费者,仍将是漫长的等待。 |
杨三喜 手机长途漫游费,始于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虎扑篮球: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当时要求移动电话需收取每分钟0.6元的自动漫游费。漫游费是2G时代的产物,可是现在移动通信网络都已经进入4G时代了,漫游费却延续至今,网友称之为“化石费用”,可以说一点也不为过。 取消漫游费已经喊了好多年了,各运营商的小动作也一直没有断。2013年7月,广西北部湾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均取消了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2014年,贵阳、遵义、安顺也取消了市间移动电话的漫游费和长途费。2015年,京津冀地区也取消了手机长途漫游费。三大运营商提供的实行一费制的3G\4G套餐,实际上也就是取消了漫游费。但是在全国更广大地区,不少用户仍然承担着高价漫游费。 新华社近日刊发呼吁取消全国漫游的文章,其中列举了不少活生生的案例。在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等川南四市间,虽然交通不超过1小时,民众的联系日益密切,跨地工作和生活的群体日益庞大,通话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但跨城通话仍然收取漫游费。 取消漫游费有充足的理由,随着通讯技术的升级,异地通话的漫游成本实际上已经微乎其微,可以做到忽略不计。在技术上,取消漫游费,也完全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取消漫游费,符合“提速降费” 的政策背景,可以减轻民众的通讯负担,使至少6亿电信用户受益。同时,对于促进区域内人才、物流的自由流动也都有积极作用。 不过,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不取消漫游费似乎也有很多理由。比如,全国范围取消漫游费,可能会导致运营商内部恶性竞争,可能会影响市场秩序。但这些恐怕都不是真正的理由。据统计,2012年三大运营商一年的漫游费收入高达700多亿,漫游费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中国移动内部人士曾透露,单单是取消京津冀三地的漫游费,该公司每年就得减少数十亿元的收入。所以,各大运营商谁也不会愿意主动砸掉漫游费这个“铁饭碗”,砍掉这颗“摇钱树”,尤其面临微信、网络电话巨大冲击,运营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运营商们可以借漫游费来应对微信等新的通话技术的挑战,暂且维持收入,保障服务水平。但随着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微信、网络电话将变得更加便捷和稳定,使用这些价格更低廉的通话方式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相应的,利用传统方式打电话的人会越来越少。消费者迟早会用脚投票,4G网络3G管理2G收费的状况必定不能持续。“摇钱树”的倒掉,根本就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到来的问题。 巨额漫游费既是奶酪,更是毒药,它让运营商暂时不用面对营收下降得太惨的现实,但是也影响了运营商的创新动力,阻碍了它们改革收入模式,通过创新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来留住用户的步伐。行业垄断已然被打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也越来越聪明,用收取漫游费维持利润固然能够延迟衰败,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如果电信运营商继续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得过且过,对正在逐渐加深加重的危机浑然不觉,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将无比痛心地发现,用收取漫游费维持利润不但是一种短视行为,更无异于一种致命的自戕。 |
【取消国内漫游费这一“化石费用”,最终还得靠市场。什么时候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充分了,国内漫游费就有可能成为抢占市场先机的工具。】 新华社日前发文质问,在通讯技术升级和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用户和业内人士对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呼声不断,但总是石沉大海。已经收取了20多年的国内漫游费何以无法全面取消? 手机国内漫游费是2G时代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冲抵巨额初建成本。然而,在手机通讯技术进入3G、4G时代后,因漫游产生的技术成本已可忽略不计。除非国内漫游费经公共程序商定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否则继续收取就是于理无据。实际上,为扩大3G、4G用户,在国内运营商的3G、4G套餐中,已局部取消了国内漫游费,实现了长话、市话、漫游费的统一。这表明,国内漫游费目前的功能,主要是增加运营商的无成本收入,以及发展新业务的筹码。从消费者的立场看,无论是为无成本服务支付费用,还是交换无成本筹码,都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的产生,当然可以归结为垄断惯性使然。国内漫游费以近乎零成本获得利润,相当于“坐地收银”。这种交易,没有人愿意主动放手。同时,近乎零成本的交易费用,也解释了为什么运营商面对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挑战,仍可以“岿然不动”。不是运营商对于市场竞争对手不敏感,而是因为竞争不会导致国内漫游费交易成本增加,零成本还是零成本,多收一天是一天。 相反,如果全面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则需要付出巨大的“纠错成本”。比如各种有折扣的电话卡,也是一种付费方式而且有竞争力。取消了漫游费,用户势必会根据自己是否出行及出行频率,在有折扣的电话卡和套餐之间作出选择。鉴于多数用户的出行次数很少,选择折扣最大的电话卡或许更划算。这势必给手机套餐这一运营商的核心业务造成严重冲击。取消国内漫游费运营商当然可以承受,因为没有什么交易成本,但如果影响到套餐业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就可能被冲垮。那么,能否先取消折扣较大的电话卡业务,再取消漫游费?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运营商也未必敢作出这样的选择。电话卡业务本身就是运营商的收入来源,而折扣最大的电话卡往往是针对群体的,还部分体现着运营商的公益性。取消同样会招致社会批评。就此而言,内部人士称全面取消漫游费有可能导致运营商内部恶性竞争,损失巨额收入,还真不一定是夸大其词。 尽管取消漫游费存在各种制约,但必须指出的是,“坐地收银”不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而由政府监管部门出面干涉同样不符合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市场原则。因此,取消国内漫游费这一“化石费用”,最终还得靠市场。什么时候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充分了,国内漫游费就有可能成为抢占市场先机的工具。至于由此产生的纠错成本能否承担,运营商自己会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