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武汉大学“感悟爱·折射爱”学生团队对武汉市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弟学习上进心不足,多数农民工子弟初中毕业后选择职高或是技校,还有部分直接去打工。(《中国青年报》2009-12-27)

那么,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之后到哪里去呢?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选择直接去打工。如果调查对象是城镇孩子,肯定这个数据会颠倒过来,不过这是针对农民工的孩子,这样的选择当然是一种透出许多无奈的选择,不过,我们知道,人的选择就自己而言毕竟必须面对现实,应该要切合实际,不能离开自身的具体条件,否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就那些被调查的农民工子女自己无法更改的的现实条件来看是什么呢?身份及家庭经济的限制已经将他们从小学的起跑线上与城镇的孩子拉开了不小的距离,到了初中以后,那个距离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在教育资源严重缺失的背景下学习,要想有好的成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恐怕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做到。一旦进入高中,离开了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一切费用都得靠自己,这又将一部分人挡在了高中的门外,就算是有的家庭有那个能力供孩子上高中吧,学习上能够跟城镇孩子一比的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只有10%的农民工后代选择高中,并不让人感觉意外。

近八成的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不选择读高中,听起来是个有点沉重的数据。不过,我们也看到,其中只有10%的人选择直接去打工挣钱,这10%的农民工后代,马上就要加入到他们父辈的行列中去,只有初中文化、还没有成年、更无一技之长,他们就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甚至还可能担当养家糊口的责任,想想都让人觉得心疼,并为他们担忧;不过有高达72%的人还是选择了继续接受教育,只是接受的不是高中教育,多数人没有了三年后去高考考场走一趟的雄心壮志,但他们的选择,也许比那些选择读高中的孩子们所做的选择更加实际。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是不断在下降,那些选择了高中的同学,到时候有多少能够圆大学梦?如果考不上大学,也许还会有部分人选择职业中专,那不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三年前的原地?就算考上大学吧,高昂的学费已经和将会压垮多少家庭?谢天谢地,总算毕业了,今天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严峻,那也是人所共知的事,不少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前景还不如中职生,如果能够选择好学校与专业,真正学到知识与技能,将来的就业路与人生路,其实也未必就会输给今天选择了高中的那些同学。

当然,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却必须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因为它恰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直接结果,这样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农民工及他们的后代自己能够解决的,这样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其危害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 />
相关评论:弃读
????????????农民工子弟弃考高中是“上进心不足”?

武汉大学一群学生调查该市300多名即将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子弟,结果竟然只有18%的学生选择上高中,剩下的10%将直接去打工,72%将就读职校或技校。

这新闻让人沉重,沉重之后又不得不思索。就读职校技校当然未必没有前途,但教学体系的差异也意味着孩子基本失去了学业上深造的机会,至于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者,更难奢望其还有重拾课本的可能。数据背后透着残酷的现实:农民工的下一代,也许还在重走父辈的老路,他们很少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起码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挣扎很微弱很苍白。

是艰难的生活压倒了他们吗?这也许是一部分原因。调查中发现,家庭经济状况需要孩子尽快成为经济来源的一部分。毕竟升入高中后就没有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大餐,如果考上大学,高昂的学费更会让许多农村家庭无力承担,举家负债供养一个孩子读书早已不是新闻。

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大学毕业未必能改变命运。在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拿一张大学文凭并非难事,尤其是对于有钱或有权人家来说。但同样的大学文凭含金量是不同的,到了就业时就会体现得泾渭分明。“拼爹游戏”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潜规则,高薪高福利的岗位基本与农家子弟绝缘。公务员招考应该是场公平的游戏,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注定了只有少数幸运儿。

既然毕业如失业,那么还不如选择经济代价更小,同时更容易获得上岗机会的职校技校。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注重成绩,而是可以满足温饱的饭碗远比多啃几年书本的想法实际得多。不要怪他们没有理想没有志向,白手起家在现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梦。一个农村孩子,你指望他拿什么去创业?比起富二代、富三代的挥斥方遒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他们一没资金,二没关系,三没“外援”,连当个小摊小贩也得东躲西藏,先天的一穷二白让创业无比艰难。

他们注定只是一群候鸟,没有城里人的福利待遇,也别想买得起城里的高楼大厦。他们只能选择拥有一技之长这样最保险的生活方式,他们和他们的子孙都将延续着同样的生活轨迹——比起富二代富三代能否接班,这个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更该赢得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 />
近日,武汉大学一学生团队对300多名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选择直接去打工。调查者由此得出结论,农民工子弟学习上进心不足。(《中国青年报》12月27日)

农民工子弟上进心真的不足吗?或许在一些大学生们看来,初中毕业之后,不选择上普通高中,这些农民工子弟是“不爱学习”的,他们还据此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农民工子弟所处的大的学习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民工子弟接触的同学有许多计划初中毕业直接打工,因此对学习不重视;农民工子弟不适应城市学校教学方式、节奏等,导致对学习的兴趣丧失;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等等。

从个人学习角度说,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也可引起对农民工子弟学习环境的关心。可在笔者看来,农民工子弟选择职高、技校,或者打工,却并不能简单得出他们不爱学习,其中有着很多复杂的因素。

其一,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低,考普通高中无望。各地的中考,并不是学生想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而是按普高、职高、技校依次招生,普高的招分往往高出职高很多,农民工子弟由于接受的初中教育质量差,竞争性相对弱,因此他们知道自己在中考中最可能的选择不是普高,而是职高、技校。如果按“上进心”的推论逻辑,也可以说现在有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学习上进心”不足,因为他们考上大学,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只占20%,更多的只进入二本、三本院校,以及高职高专。

其二,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大,职高、技校的选择更现实。相比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农民工子弟接受职高和技校,和其他学生一样,可以享受两年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而接受高中教育,没有这种生活补助,在学杂费之外,还有其他昂贵开支,这对农民工家庭来说,很难承担。

其三,走通普通高中教育这条路,已让一些农村家庭充满畏惧。除了高中教育负担之外,大学学费、大学就业问题,也使农村家庭望而生畏;而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以升大学为教育目标的高中教育,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就有可能是“白读”。

这些复杂因素,是面对上述调查数据,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方面。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和大学教育,每个人有选择读与不读,以及读什么的权利,但是,如果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职高、打工这样的选择,那么,整个社会给贫困、弱势阶层留下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狭窄。

当然,有人还会说,农村孩子不一味走大学这条路。可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地位并没有提升,接受中职教育,无论从教育质量,还是今后的出路看,还是低人一等,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孩子只能选择中职,并不是教育的进步,除非从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双管齐下,整体提升中职的地位。

事实上,加强中职教育,提高中职地位,这或是当前针对农村孩子初中后选择,最切实的措施。在提升中职地位的措施之上,再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完善大学国家助学制度,推进公平就业,才能最终为农村孩子营造公平的教育与就业环境。

' />
弃读2009-12-28

图/唐春成

近日,武汉大学“感悟爱·折射爱”学生团队对武汉市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选择直接去打工。调查者由此得出结论,农民工子弟学习上进心不足。(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从学习角度说,上述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可引起对农民工子弟学习环境的关心。可是,在笔者看来,并不能简单得出这个结论,其中有着很多复杂的因素。

其一,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低,考普通高中无望。现在的中考,并不是学生想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而是按普高、职高、技校依次招生,普高的招分往往高出职高很多,农民工子弟由于接受的初中教育质量差,竞争性相对弱,因此他们知道自己在中考中最可能的选择不是普高,而是职高、技校。其二,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大,职高、技校的选择更现实。相比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农民工子弟接受职高和技校,和其他学生一样,可以享受两年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而接受高中教育,没有这种生活补助,在学杂费外,还有教材费和补课、培训费等开支。

这些复杂因素,是面对上述调查数据,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方面。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和大学教育,每个人有选择读与不读,以及读什么的权利,但是,如果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职高、打工这样的选择,那么,整个社会给贫困、弱势阶层留下的上升空间会越来越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