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博文精选 > 正文
夹漈山是我心中的一座巨山
2010-08-06 09:58:14

民间传说,大儒朱熹闻知郑樵在深山著述,曾专程上山探访,郑樵仅用一小碟山姜和一小碟盐巴招待。虽然朱熹马上悟出山姜、海盐暗寓“山珍海味”,是郑樵对他行大礼的表示,但郑樵山居生活之清苦,亦由此可见一斑。凭他在当时的学问,如果他从俗一些,完全可以不必过这样的日子。童年时代与他相伴读书的从兄郑厚,通过考试步入仕途,官任知县,虽清廉从政,一家老少之生计当无忧矣。同样是做学问,同时代的朱熹是“亦官亦儒”,而且主要研究孔孟之道,他对圣人理论的精到阐释,后来被无数莘莘学子奉为“高考标准答案”,其大红大紫之程度,不知令多少学子眼馋心驰。同样是在民间,比郑樵稍早的福建老乡柳永是钻入京都的烟花柳巷,为舞厅歌院的流行歌曲作词,虽说有几分穷困潦倒,毕竟还有机会喝几杯消愁浊酒,逢两三红粉知己。他所作的艳词丽句,还会不胫而走,风靡南北。郑樵呢,不做官倒也罢了(虽然他40多岁时曾将部分文稿献于朝廷,希望朝廷授予官职,但其目的是为了借此阅读朝廷三馆四库的藏书,更好地完成史著),连做学问也钻那枯燥冷僻的一门。岂止枯燥冷僻,那年头做学问,似乎并没有评聘什么相当于某某级官员的职称,而且未经朝廷批准“擅修国史”,还要冒被治罪的风险呢。在多少“英雄好汉”求名求利求昏了头,争官争权争红了眼的年代,以一介平民布衣之身,不受外界诱惑,耐得清苦寂寞,对学问执着追求、忠贞不二者,夹漈草堂“堂主”之外,尚有几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父亲不是伟人但他是我父亲
官员乱举拍槌叫人如何想?
为什么强调"按制度按规矩"
彼得潘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