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州举行的“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在会上表示,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但市民也不必“谈食色变”,因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大环境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专家的说法本来具有权威性,应该可以给公众带来信任感,从而营造放心消费的食品市场环境,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但吴清平就食品安全形势所作的判断,恐怕很难让公众信服并平静地接受,其宣传效应更不令人乐观,说不定还会落个被批为“砖家”的诘难。因为其所得出的结论,更像是信口开河,缺乏坚实的事实基础,这不是无中生有的揣测,而是基于对现实的食品安全环境的担忧。
且不说三鹿奶粉事件给国人造成的巨大创作和阴影至今未愈,更严重的是隐患居然也至今尚未消。当时清查出来的大量毒奶粉,被曝多次返流到市场,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监管部门到底是如何监管的?这是个经不起责问的话题。知名的“金浩茶油”在今年三四月即被查出含致癌物超标的问题,但金浩公司先是声明辟谣,后是致信道歉,前倨后恭的态度煞是令人扼腕,更重要的是作为监管部门的湖南质监局,被曝将检测结果“贪污”,还以维护社会稳定来搪塞公众和舆论,岂不太滑稽?如此这般维护稳定,到底要的是什么稳定?今年初,武汉曝出海南蔬菜农药超标问题,进而引发连锁效应,更多地方均有发现,而海南有关部门在回应舆论质疑时,不是反省自己的监管不到位,而是怪罪武汉不该曝光。这样的监管如何让人放心。再说说近期刚刚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西安用香精作原料生产“五常香米”,东莞给过期大米抛光后作新米出售,至于有关圣元乳粉含雌激素而引起“儿童性早熟”的质疑,有关部门先是拒绝检测,后来更发现连检测标准都没有,是临时制定公布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谓此起彼伏,根本就没有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的机会,不知道吴清平专家所谓“食品安全大环境向好”的结论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