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一个剪影,象刀刻一样深印在心中。岁月流逝、青春远去、年龄增长、两鬓染霜,剪影非但没有淡化反而愈加清晰。
那是我还不到二十岁时,一天傍晚,夕阳西下,在我匆匆回家的路上,突然远远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处石销墙的门口,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端坐在一把纺花竹椅上,右手前伸,目光慈善,神态淡定。他老人家面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妪坐在略矮的纺花竹椅上,躬着背身子前倾,戴着小镜片的老花眼镜,仔细地端详着,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为老翁剪指甲。夕阳的余辉映衬着这对老夫妻的身影,一高一低、一左一右,面对面凝重地镶嵌在石销墙开出的门框中。色彩情景的和谐,老夫老妻的恩爱,突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我当时还年轻,感情也比较粗糙,但还是为这幅剪影震憾了!
从文字上理解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等词汇容易,吟诵几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者“海枯石烂不变心,百年到老齐白头”也不难,但在现实生活中呢?尽管男女双方都说愿为对方牺牲一切,尽管都在说几世修得“一回眸”,几世修得“同船渡”。激情时如胶似漆,“与郎同水为一池,与郎同木为一枝,与郎为带同一结,与郎为茧同一丝(清-姚燮《双鸠篇》)。”激情后若即若离,“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唐-刘禹锡《竹枝词》)。”再后来跃跃欲试,想冲出婚姻城堡,到自由世界去“彩旗飘飘”。抑或视家庭和对方为累赘,一跺脚“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