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在某报纸发表了题为《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的评论文章,批评春晚小品“用低俗取笑农民”。春晚导演马东撰文表示“小品作品好坏自有公论,但是笑声不假,创作的过程也是充满诚意的(见2月10日《成都晚报》)”。
我丝毫不怀疑马东所说的,央视春晚小品的创作者,在创作央视春晚小品时充满了诚意。我也对于央视春晚创作群体,拿普通人“开涮”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深表“敬意”。央视的春晚似乎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央视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是: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央视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 。央视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是:团结、奋进、活泼、欢快。 然而央视的春晚主题虽然千变万化,却有一个主题是万变不离其踪的。那就是那些诙谐幽默的讽刺节目,取笑都是农民、城市普通市民、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且这种趋势尤其是在近年来尤为明显,简直成了央视永恒不变的主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可以在央视近年来的央视春节晚会里,我们却找不到一段讽刺贪污腐败现象的相声和小品,央视把所有热情都投入到了拿普通人“开涮”过程当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