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的随想》,其中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如今读书,太多功利,太多现实,“无用之书不读”,虽然不全错,似乎亦不可全取。当然,能读而功利,而现实,或许比不读不看,相对要好一些吧。如今不读书者,亦为不少,而该读而不读者,则尤其危矣。
许多名为精神和文化的传播者,却闻不读不看,似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荒谬至此,不亦悲乎?当下之读书人,尚能守住孤独,一角黄灯,一捧手卷,独自得乐否?外面是灯红酒绿之界,纸醉金迷之际,能够守住清静、安宁的家园否?觥筹交错之际,有人总感自身凄凉,不敌现实力量,然而,风光旖旎之物事,往往只在其表,一旦经历,则事事经历,其余皆是形式之异,莫有新鲜韵味。而读书的世界,却言约意丰,层层累积,数不尽的愉悦,数不尽的甘甜,那一汪清清泉水,是最为明白甘洌的源头,在这个源头觉醒,是所有酒席和宴会所无法比拟的舒畅。即使是寒舍,也会有它的魅力。当然,谁都不希望自己所处的是一处寒舍,但也不必求全求大,只要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安放阅读,那么,这便宜是世间之桃源,人间之胜境。读书之当求其用,用则有用;然一些书之用,便不可立竿见影,而期渐进之功,因此,读书需要有目标,咬定一处,青山不放;亦需要广泛涉猎,左右逢源。为那张沉甸甸的船票努力吧,登上那座知能的巨轮,静静远航。(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