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始,中国正式告别了此前十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蜜月期,迎来“高增长、高通胀”的“双高”新十年,在这个新十年里,通胀将成为贯穿始终的大主题。
但开启这个新十年的“种子”并非2008年全球央行投下的天量救市资金,而是中国产能闲置空间在过去十年间的消弭,使得货币到通胀之间的“缓冲垫”被抽走了。
理解这一点,需要从10年前说起。
2001年中国GDP增长了8.3%,但CPI仅有0.2%;次年,中国GDP增速进一步升至9.08%,而CPI却下滑至-0.4%,那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认知。但这里面其实并没有任何秘诀,也并没有真正颠覆经济学的规律。
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存在大量的产能闲置和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总体上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因此,高增长并没有传导到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用经济学术语讲,就是供给曲线过于平缓,需求曲线的扩张对均衡价格的抬升并不明显。
2001年末,在中国经济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在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在这之后,中国迅速地融入了全球化,也迅速地改变着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