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在繁华的时刻,走向新的集体失忆
来源:东南网 2011-06-25 编辑:黄水来

前日路过某条街道的时候,猛然看见一树一树的梧桐叶,心里颤了一下,大脑里浮现出很多北国的秋景。勾起这么多回忆,得感谢那黯然落叶的梧桐,看见它们,似乎隐隐约约的看见大学时代图书馆旁的梧桐叶,深秋时节依然高挂枝头,寒风中呜呜作响,在深夜留下流水般呜咽的声音。于是一时间试图回忆那时的景致,大脑却霎时空白,有如墨水滴在水中一般,丝丝缕缕已收拢不来。

或许这就是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所说的,“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时刻,当前偶然获得的感觉使过去重现,于是我们快乐的感觉到自身存在的持久性。”然而只有关联又不同的情景,才会使我们可以重现过去的神秘时刻,从而意识到自身的历史性。可惜的是,我们无法很好地找到那关联又不同的情景,所以受伤的,是我们体无完肤的记忆。

因为我们无法顾及并深度思考自我存在,更无法欣赏“自我”和“本我”彼此不同的景致,所以觉察不出我们本身的差异。导致这些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用同一种方式走向城市,接着不停地同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而后我们看到了与我们一摸一样的都市人,上班下班,穿梭在城市的阡陌之中,其余的时间,匿藏在城市中间,不得而见。

回忆,必将源自改变,时间和空间的经纬成就了人类繁荣的记忆典藏。时间无法改变,所以现代人通过不停地空间迁徙,以完成自我历史的差异,从而延续本身不变中的变:虽然我还是那个我,但我的环境大有不同。因为我们切身很难感觉时间的变化,而空间的变化可以补充我们时间感迟钝的遗憾。

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以其绚丽的光环迷醉了乡土世界的眼睛并充斥了我们的心灵,而我们相信稀奇的更值得铭记;从城市到城市,似曾相识中忘了城市的命运和自己一样,迷失的人流浪在迷失的城市;从城市到农村,我们以游客的身份匆匆一瞥,用基本相同的审美拍下了同或不同的照片,目的是为了证明照片上自己背景的多变,至于名山大川,也被成群结队的“我们”体悟殆尽,最后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于群体的记忆。

由于城市文化并非不可复制,个人记忆,在集体性雷同和科技的辅助下,存活的空间越来越小。群体彼此的记忆间的比较和个人前后记忆的比较,显得毫无意义。

集体无意识下的集体相似,在这个时代演绎得最为逼真。城市,以其牢笼的形态,让我们在繁华的时刻,走向新一轮的集体失忆。

或许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梧桐树,只不过集体视野中的一个符号,根本不存在与其相对应的记忆,即使有,与个体持久性,关系不大。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女人其实容易满足,一切只是误会
·大运会,扰民问题应该画上个句号
·这年头,无论丢什么也不能"丢人"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