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溪菜溪,这名字“土”得不俗呀
来源:东南网 2011-07-19 编辑:黄水来
为了一个很土很土的地名,我从省城追到仙游县城,再沿着七弯八拐的山路颠颠簸簸了两个多小时。 菜溪,菜溪,听起来好像是出产萝卜青菜的地方,其实个中另有典故。志载,唐代高僧智广禅师云游到此,被这里的奇山秀水所吸引,便就地结茅而居。他不食人间烟火,以野菜为粮,山麓村民常见溪水中菜叶飘流,便称此地为菜溪。我想,这位智广禅师连洗菜都那么漫不经心,一任菜叶纷纷逐水流,准是个散淡可爱之人。能让一位高僧如此散淡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到菜溪寺时已是晚上,山水形迹模糊难辨。寺里两位师父,一胖一瘦,皆年逾七十,神清气旺,胖者光头,瘦者留发。带我们到斋堂,见饭甄里剩饭尚温,舀来一碗,竟是菜饭,稀饭里拌了三种菜:芥菜、金针菜、紫菜。绿、黄、黑三色搭配,那斋饭便倍有情趣,食之,其味淳和温婉,尽现佛家素淡之韵。两位师父说,他们三餐都爱吃菜,且经常煮菜饭。菜溪寺内遇“菜僧”,不亦乐乎?只是那位瘦瘦的师父,据说已来寺二十五年,为何而今还留发,乃谜团一个。不猜也罢,留些许悬念,岂不更显此地之幽隐? 次日一早去游山,经摇篮溪、源山寺、解元岭、狮子岩走了一圈,用了三个钟头。最喜那弯弯曲曲山路,似隐似现,若有若无。久久徘徊在摇篮溪,听那至净至纯的山水清音。这条以整块巨石为溪床的山间峡谷,长三四里许,状若摇篮,轻筛碧水,也算是世间难得之景,偏偏它却是一副不事张扬之状。溪边乱草无梳理,石上野藤任爬行,山径蜿蜒,若有若无。密密树林间,据说有红豆杉、银杏、水杉、花榈木等珍稀树种,不过我却更留意沿溪那一丛丛青嫩的野菜。我想,当年智广禅师在此山修行,一定会到这里来采野菜吧?采得野菜一把,午餐有了着落,他会不会随意找一块石头躺下,看青枝拂云,听山鸟闹林?摇篮溪的石头,会不会把他“摇”入轻飘虚淡的梦境? 山水散淡,连寺院都有点散淡。位于海拔千米之上的源山寺,据说当年智广禅师曾在此结庐修炼。寺前一片草坡,约三万平米,草长过膝,东歪西倒醉态万般。寺门上端竟有一回栏,并盖一赏景亭。能把一座山寺建得这般诗意回旋,我想这寺主定然拥有一颗诗心,只可惜久扣柴扉,无人应答。是出门采菇摘果,还是云游他方未归?清风不语,只是轻吹寺旁的那一片芥菜园。而凭借山势建在“狮嘴”里的狮子岩寺,有厨有灶也有床,佛像前早茶尚温,香火犹燃,床铺上被褥未叠,书卷不合,却不知人在何方。莲花庵里见一僧,不是尼姑,竟是和尚,正自疑惑,那僧人细说缘由。原来宋代此地住一僧尼,因破戒生一男孩,尼姑做不成了,庵名却一直流传下来。尼姑之子后来登第解元,连这一带山岭也沾了光,称为“解元岭”。古今多少事,都付闲谈中。当年尼姑庵,今日住和尚,也算圆通随缘,甚好甚好。 菜溪寺里柱联多多,记得最牢的是这么一副:“斋僧簠簋先言菜,宴客壶觞祗有茶。”在菜溪住了一宿,吃了三餐,餐餐有青菜,壶中茶不空,蓦然想起东坡先生对青菜的赞赏之语:“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贪耶?”原来真正有味的日子,还少不了这一把菜呀。一个人要是在饮食上追奇逐异,难免多少会迷失心性,难守本真,佛门如此,俗界亦然。菜溪菜溪,这名字“土”得不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