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造假赚收视因收益与成本不对等
来源:东南网 2011-08-19 编辑:黄水来
今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片中的不孝子许峰,激怒了观众。节目播出后,根据节目提供的蛛丝马迹,人们开始对“许峰”展开了“人肉搜索”。正当寻找毫无进展之际,“许峰”却主动找到了媒体,爆出《我给儿子当孙子》只是一家传媒公司花钱雇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而已。(新晚报8月18日) 只要看过这段视频,没人不会对“许峰”这个“逆子”的所作所为倍感气愤。对于这样的造假“丑闻”,很多人言必谈收视率,将其钉在造假罪魁祸首的耻辱柱上。毫无疑问,收视率在这一造假事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不过,作为舶来品的收视率,目前仍旧是国际电视界评价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个数据最接近观众。但是,并非可以为了收视率而为所欲为,这一方面因为有新闻职业伦理的严格约束,另一方面还因为观众可以投诉、股民可以抛售等方式对其施压。 以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天空电视台为例。2003年7月18日,该台涉嫌炮制英国核潜艇在伊战争期间发射导弹的新闻照片的记者詹姆斯·福朗迫于压力,不得不主动提出辞职。这使该台非常渴望获得的皇家电视协会年度奖化为泡影。一些媒体还认为,虽然风波很快被平息了,但是这次假新闻事件给天空电视台一直以来自诩的客观公正形象蒙上了阴影(青年参考2003年7月23日)。而在英国,对于欺骗观众的行为,英国通信办公室有权要求那些违反《英国广播条例》的电视或广播公司交出其总收益额的5%作为罚款。另一方面,同属默多克的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曝光后,新闻集团股价大幅下挫,市值一度蒸发逾140亿美元。 |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