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服务>职场 >正文

求贤若渴却又缺乏严格的筛查机制
来源:新华网 2012-02-13 编辑:黄水来

具有浓厚英式教育色彩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负责人许宁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该校在人才引进上效仿英国高校的做法,对于高端人才,学校会请猎头招聘,对于特别高端的人才,学校甚至会请第三方机构提供全面评估报告。不仅要求对他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估,还要考察他的性格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访问他的同事和朋友,是全方面的评估。同时,学校不仅需要推荐信,人事部门还会对推荐学者进行回访和调查核实。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也表示,诚信是学者最基本的底线,如果在科研诚信上造假,证明这样的人并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

他说,引进人才出现问题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多起,体现了国内一些学术机构体制机制的不健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案例中,国内学术机构出现了与引进人才“利益合谋”的现象。引进人才通过虚构履历和拔高职称获得中国的种种学术头衔及现实利益,学术机构虽然心知肚明,却从引进人才的头衔中获得了科研论文、声誉及科研经费,因此出现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乱象。

王旭明说,这是最该抨击的行为,“不论是其他领域还是学术界,如果在利益面前失去道德操守,就会变成魔鬼。”

上一页 1 2

首页> 生活服务>职场 >正文
相关新闻
·不能从"考试机器"变成"就业机器"
·大学的矜持,还需官场雅量的回应
·七成人欲在五年之内转换职业方向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