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上海福州路:那文化街的烟花往事
来源:东南网 2012-05-03 编辑:黄水来

福州路上高楼林立,繁华未歇。那一座座或张扬或内敛的历史名楼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从外滩转入不过数武,有1901年,李鸿章建造的上海有史以来的第二幢西式建筑楼房大利大楼,即轮船招商总局。接着又有一座红色双坡屋面英国乡村式的砖木结构小楼,十分抢眼。一路浏览,市政府挂牌的“优秀历史建筑”纷至沓来。其中因故乡情结,特意提一下在江西路和福州路的十字路口,有三幢外形和高度十分相似的扇形大楼,均建于上世纪30年代。路的东南侧是装饰艺术派风格主楼为14层,中部连地下室和塔楼共17层的原汉弥尔登大厦(今福州大楼),东北侧是都城饭店,西南侧是建设大厦,这三幢大楼沿马路转角呈凹面扇形布置,形成当年大都市摩天楼的氛围且三足鼎立,十分壮观。上海历百余年的精心经营,名楼大厦遍布城中。福州路的个性和魅力不在于楼,而在于这里曾经的文化氛围和至今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书的香气。

福州路曾是上海近代文化出版业的阵地,拥有书肆300余家。如北新书局、黎明书局、文化书店、文江图书文具公司、光明书局、上海书店、时代书局、大众书局、启明书局、独立出版社、求益书社、上海书报杂志社、中国图书杂志公司、言行社、群益书社、中国文化服务社以及中央书店等。中国的文化素有京派海派之分,而海派文化的源头便是在福州路上。当年在这条路上布道的麦杜斯,1843年在这一带圈地,称为麦家圈,并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出版机构:墨海书馆。一批落拓文人聚其麾下称“秉华笔士”。这批学贯中西的秉华笔士便是日后海派文化的始作俑者。之后,各类报馆书馆、印刷所相继成立。其中最著名的有创建于1872年的了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江新报》,即《申报》、1893年创刊的《新闻报》、 创刊于1919年的三日一张的《晶报》、《商报》等数十家报馆的纸均集中于此出版。每天黎明和午后两点左右,报贩子便在这里云集,人声鼎沸。从此,四海报人、笔士相继聚集于此。不久,不长的四马路上居然云集了大小书报馆100余家,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福州路文化街的格局就此形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教师辛苦费是种被亵渎的“善举”
·特别的情人节 我献座花园给妻子
·我不断地寻找蓝色的梦,燃烧生命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