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上海福州路:那文化街的烟花往事
来源:东南网 2012-05-03 编辑:黄水来

各路文人骚客云集,舞文弄墨。时报的康有为、梁启超讲立宪、论变法,介绍欧美文化;晶报的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鸳鸯蝴蝶、风花雪月;“左联”的谈普罗、写“革命加恋爱”小说。最难忘的是30年代的申报,黎烈文主持副刊“自由谈”,托郁达夫向鲁迅约稿,于是,“自由谈”上不时有鲁迅的文章出现。但后来,当局的文化钳制越来越紧,主办者刊出《编辑室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即使这样不合时宜者仍能喜怒笑骂,抨击时政。后来就有了鲁迅的《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至今也还吸引着喜爱鲁迅的人时时翻阅。就连以闲适标榜的周作人也在同时出版了《风雨谈》。位于福州路上的现长江测绘仪器商店则是开明书店的旧址。夏丐尊、叶圣陶曾在此主持编务,一代文学泰斗茅盾和巴金的成名作《子夜》和《家》就是诞生在这家小不起眼的书店里。上海科技图书公司,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中华书局。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中华书局是与商务印书馆齐名的两大出版机构之一。中华书局出版了大量古典巨著。上海外文图书公司则是仅次于商务、中华书局的“世界书局”演变而成,以出版武侠和言情小说为主。各种潮流、各类思想在激荡在斗争,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在交汇在碰撞,“红杏枝头春意闹”,当然也有泪、也有血。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如今雨不破块,风不鸣条。虽“福州路文化街”已镌刻在路标上,印制在导游图上,信步在这十里长街,我却很迷惘。当年的报馆、出版社已凋零殆尽,风流不再。一路走去,街道两边虽然书店书城文化商厦比比皆是,从各类书刊、文房四宝到电子用品,应有尽有。天蟾舞台,当年上海最大的剧场,今天改称逸夫舞台,仍簇新如昨。可这些都仅是文化消费,而文化的氛围安在?文化的源头安在?浏览一下上架的书刊报纸,已很难体味出知识分子徘徊在文化良知与现实政治之间的那份错综复杂的心情,听到那声不平则鸣的呐喊。世风已变有真知灼见的文林长辈毕竟不多了,只剩几个“大师”在操觚应景而已。

(未完待续,敬请等待。之二将续写昔日文化街的繁荣“娼”盛)

上一页 1 2 3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教师辛苦费是种被亵渎的“善举”
·特别的情人节 我献座花园给妻子
·我不断地寻找蓝色的梦,燃烧生命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