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鲁迅没有气度的人不妨扪心自问
来源:东南网 2012-09-10 编辑:黄水来
鲁迅的气度,我是谈过一次的,就在两年之前。引发“再谈”之冲动,是因为鲁迅与周木斋的关系。我读到的那篇文章,给人的印象便是鲁迅没有气度:连一位方才23岁的年轻人也不惜以“利刃砍杀”,且酿成了“旷古奇冤”。我捡索了这桩历史公案的相关资料,发现事情却是适得其反。 在鲁迅与周木斋的“笔战”中,用上讽刺、挖苦和“揭露”之笔墨的,是周木斋而不是鲁迅。是周木斋批评鲁迅《文人无文》的文章在挑明“‘何家干’就是鲁迅先生的笔名”之后写道:“以鲁迅先生的素养及过去的成就,总还不失为中国的金钢钻招牌的文人吧。但近年来又是怎样?单就他个人的发展而言,却是中画了,现在不下一道罪己诏,顶倒置身事外,说些风凉话,这是‘第四种人’了。”于是鲁迅以《两误一不同》作答,又在《伪自由书》前记中说了一句:“这回由王平陵先生告发于先,周木斋先生揭露于后”。然而,当鲁迅从曹聚仁先生处得知,周木斋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之后,便与周木斋“相见倾谈,彼此释然”;据唐弢先生回忆,鲁迅还多次赞扬周木斋的杂文,并与周木斋一起为《太白》杂志的《掂斤簸量》专栏撰文,“此呼彼应”。仅此一端,鲁迅的气度,也就烁然可见了。 在这场笔墨官司之前,周木斋曾有《骂人与自骂》一文,指责大学生之“逃难”,他认为大学生应当“赴难”。鲁迅的《论“赴难”与“逃难”》是就此而发的。他在此文中说:“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我并不全拜服孔老夫子,不过觉得这话是对的,我也正是反对大学生‘赴难’的一个。”鲁迅的《文人无文》原与周木斋毫不相干。周木斋的《第四种人》却以如此笔墨对付鲁迅,很可能便与此事相关。然而,鲁迅不但没有因此而对周木斋另眼相看,没有将他当做想靠纠缠文化名人出名的小人。而且,对于这个年轻人,鲁迅的气度也不表现为那种居高临下的“宽恕”,他是将周木斋当然朋友的,要不,他不会与周木斋“相见倾谈,彼此释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