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频道>原创·深度 >正文

海藻炼油 福建百亿产业链或受益
来源:东南网 2012-11-15 编辑:唐丽萍

●延伸阅读

实验室到市场 距离有多远?

航空新能源能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民航局预计,到2020年,中国生物航油消费量将达1200万吨,按每吨1万元计,市场容量将达1200亿元。1200亿元的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都相继宣布成功研发生物航油,但“十二五”期间两家企业的生产能力总共可能还不到10万吨,这与预计的消费需求相差巨大;而一套炼油装置从建设、调试到正常生产,短则两三年,长则需要三五年,提高生物航油产能显然非一日之功。

产量还太小

2011年,中石化开始生物航空燃油的研究,并成功将杭州炼油厂原有设备改造成一套2万吨/年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该装置从2011年12月12日开工进油以来,至今年3月,加工生产出70吨左右的生物航空煤油。

中石油2008年就开始了生物航油的研制,以小桐子为原料,生产出首批15吨生物航煤后,中石油与国航合作于去年10月28日举行了试飞,但其6万吨/年的生物航空燃料装置要达到量产恐怕还要等两年。

原料太难得

有研究表明,某些生物燃料成本到2018年可望接近传统的喷气燃料。中石油和中石化内部的专家也认为,技术和成本问题并不大,关键在于生物航油原料的获取。

目前,中石油投资建设的120万亩小桐子能源林,即使完全转化为生物航油,最多也只能达到17万吨/年左右的产量。如要再大规模新建小桐子能源林,两三年内难以完成。中石化的生物航油技术则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主要以餐饮废弃油进行加工。但公司坦言,原料的搜集工作还存在较大困难,希望能与政府部门以及民营企业合作,建立更畅通的“地沟油”搜集渠道。

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及新奥集团都在开发海藻生物航油的技术,但海藻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道路依然漫长。(一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首页> 福建频道>原创·深度 >正文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