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过分的强调"顶层",很容易出偏差
来源:东南网 2012-12-24 编辑:黄水来

读过一篇言论,在网上出现时,题为《若不能不计毁誉,改革将寸步难行》,读时觉得似乎缺失了一点什么。无论是“不计毁誉”,还是“不能不计毁誉”,都应该有个主体呀。那么,其缺失的主体应当是什么呢?

这篇言论之内文倒是说了,是“我们”。然而,这“我们”是谁,却是莫知其详。是全国人民吗?不像。既然有“不计毁誉”或“不能不计毁誉”的,也就必然有“毁”或有“誉”之人,这就决定了那个“我们”,不可能是中国人之全体。是下层或底层的黎民百姓吗?不像。相对比较,下层或底层的黎民百姓,更会七嘴八舌地说三道四,众说纷纭,贬褒不一,更像是或“毁”或“誉”的主体,而不是或“毁”或“誉”之对象。所以,我以为此言缺失之主体,或此文所谓之“我们”,很可能就是所谓“顶层”——既然改革赖以“设计”与“推动”的都是“顶层”,那么,实际承当“毁”或“誉”的,也就势必要归之于“顶层”了。

这篇言论中还有一段话能为这种猜测提供依据:“……过去普调一级工资、粮价上涨几分钱,老百姓就欢天喜地;现在搞医保社保,成百上千亿地投入,却仍有人抱怨是‘太平洋里磕鸡蛋——这哪算做蛋汤’。过去建一个工厂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大家无条件欢迎;现在则要面对种种质疑:会不会挤占耕地,会不会破坏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搞改革,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没有不计毁誉的心理素质,没有坚不可摧的创新意志,我们就会寸步难行。”此中不仅点出了“毁誉”的主体,“毁誉”的内容,而且也不难让人看出,“毁誉”的对象即“我们”指的是什么。

这样一来,就觉得那个标题很有些毛病了。人们常说,改革面临“攻坚战”,改革已到“深水区”。那么,你不妨想想,假如“深水区”的改革“攻坚战”,是步步推进,还是寸步难行,居然都取决于“顶层”能不能“不计毁誉”的“心理素质”,不是很不靠谱吗?

十年“文革”的教训之一,就是国家的命运,要靠制度来保证,不能维系于任何个人。看来这惨痛的教训,也是很容易被人忘记的,这篇言论的作者就没有记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李泌懂得了“知进退”这门大学问
·透过硝烟,依稀看到了日本的魔样
·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该摆上议事日程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