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效应提升“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驱动下的温州,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从1978年到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加到2157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293.26亿元,年均增长20.4%。
但经济领跑全国20年的温州,1997年之后增长速度却急转直下,2006年更落到浙江省倒数第二。以柳市为例,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布着2000多家企业,产业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温州模式”再次引起质疑。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并实施,精明的温州商人最先从中嗅出无限商机。宁德市温州商会会长吴贵银,是温州市龙湾区人,温州瑞德实业发展公司董事长。2004年8月,他与福鼎市签约,在福鼎龙安港口工业新城投资1.9亿元建设合成革企业。目前,他投资的福建鼎盛超纤皮塑有限公司已成为南方地区最大的合成革制造与加工企业。
吴贵银带头入驻,带动一批观望的温州企业家纷纷落户龙安。到今年初,仅温州规模以上企业在龙安投资创办的企业就有26家,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去年一年,吴贵银还帮助霞浦引进50多家温州企业,总投资超过20亿元。
“随着海西建设的推进,在福建投资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应该把握这不可多得的良机,推动浙南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到闽东,做大做强。”吴贵银对海西的前景信心满怀。
对于温商的选择,福鼎市驻温州办事处主任陈振俊深有体会。他说:“过去,登门拜访温州老板,人家未必有空理你。海西战略实施后,我每天都会接到温州商会的电话,要求我给他们当向导,带队到闽东到福建考察。”2004年以来,他每年带到福鼎及周边县市考察的温商达100多人次。
“‘温州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创新。它的核心在于创新、共升。”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他由此提出“新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是指,桶里的水有多少决定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新木桶原理”是指,每个个体都把自己最长的一块木板拿出来,水位自然就高了。
在洪振宁看来,温企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裕,在生产、管理和营销上;福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突出的区位优势,天然良港和核电项目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随着海西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温商在闽投资企业的产品,将更具竞争力,拥有更深的腹地和更广阔的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宁德至温州高速公路开通以来,5万温州商人在闽东的投资额高达200亿元,所创办的企业提供10万余个就业机会,总资产近500亿元。其中,不乏高新技术产业,如落户文渡片区的福建有氟密泵公司,是省级高新企业;福鼎格丽特颜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金葱粉拥有自主虎扑篮球,为国内首创,公司总经理林仕冯由此完成个人创业的新飞跃。
跳出温州,在更大的区域里寻求合作和分工,崛起的海西成为温企做强做大、实现新跨越的绝佳平台。“温州模式”也由此注入新内涵,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 2008-07-06上饶:吹响通江达海的东进序曲
- 2008-07-07抚州:海西带来精彩转身
- 2008-07-03全景展示改革开放海西建设伟大成就
- 2008-07-08梅州:海西风来绿客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