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福建彭州心连心> 政策法规 > 正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www.fjsen.com?2008-08-13 08:23?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重建分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按照国土开发强度、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适宜程度,将规划区国土空间划分为适宜重建、适度重建、生态重建三种类型 (注3)。

  专栏3 重建分区类型 面积 占规划区比重 人口 占规划区比重

  (平方公里) (%) (万人) (%)适宜重建区 10077 7.6 772.8  38.9适度重建区 38320 28.9  1180.1  59.4生态重建区 84199 63.5 33.8    1.7

  一、适宜重建区

  ——主要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灾害风险较小,适宜在原地重建县城、乡镇,可以较大规模集聚人口,并全面发展各类产业的区域。

  ——主要分布于四川的龙门山山前平原和与龙门山山脉接壤的浅丘地区,甘肃的渭河泾河河谷地带和徽成盆地,陕西的汉中盆地边缘和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以及其他零散分布的少数地块。

  ——功能定位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集聚人口和经济,建成振兴经济、承载产业和创造就业的区域。四川、甘肃、陕西各自的适宜重建区要分别成为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区、天水经济区、关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适度重建区

  ——主要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灾害风险较大,在控制规模前提下可以适度在原地重建县城、乡镇,适度集聚人口和发展特定产业的区域。

  ——主要分布于四川的龙门山山后高原地区和山中部分地区,甘肃的西秦岭山区,陕西的秦巴山区,以及其他应当控制开发强度的区域。

  ——功能定位为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建成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

  三、生态重建区

  ——主要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很低,灾害风险很大,生态功能重要,建设用地严重匮乏,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代价极大,不适宜在原地重建城镇并较大规模集聚人口的区域。

  ——主要分布于四川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核心区域和高山地区,甘肃库马和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勉略洋断裂带,以及各级各类保护区等。

  ——功能定位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为主,建成保护自然文化资源和珍贵动植物资源、少量人口分散居住的区域。

  第二节 城乡布局

  ——位于适宜重建区的城镇应就地恢复重建,其中条件较好的,可适当扩大用地规模,并与吸纳人口的规模相适应。村庄应就地恢复重建,并相对集中布局。

  ——位于适度重建区的城镇应以就地重建为主,其中不宜发展工业的,应调整功能;发展空间有限的,应缩减规模。村庄应以就地重建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度相对集中。

  ——位于生态重建区且受到极重破坏、无法就地恢复重建的城镇,应异地新建。通过工程措施可以避让灾害风险的村庄,可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就地重建;灾害风险大或耕地灭失的村庄,应异地新建。

  ——规划区的县城(城区)可以分为重点扩大规模重建、适度扩大规模重建、原地调整功能重建、原地缩减规模重建和异地新建五种类型。需要异地新建县城的选址,应从灾区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地质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和干部群众意愿等各方面因素,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报国务院审定。

  ——乡镇的重建类型,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村庄的重建类型,由灾区市级或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节 产业布局

  ——适宜重建区应全面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基地。

  ——适度重建区应重点发展以旅游、生态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精品旅游区,适度开发优势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工业园区的规模,撤并或迁建不具备恢复重建条件的工业园区。

  ——生态重建区应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业和农林牧业,严格限制其他产业发展,原则上不得在原地恢复重建工业企业。

  第四节 人口安置

  ——受灾群众安置总的原则是,主要在规划区内就地就近安置,不搞大规模外迁。人口安置的对象主要是耕地和宅基地因灾严重损毁、无法在原村民小组范围内生产生活的农村人口。

  ——坚持就近分散安置为主,尊重本人意愿,按村内跨组、乡镇内跨村、县内跨乡镇、市(州)内跨县、省内跨市的顺序在本行政区域内安置,并实行农业安置与务工、务林安置相结合。少数民族人口原则上在本民族聚居区安置。

  ——适宜重建区在本区域内就地就近安置受灾人口,并适当吸纳生态重建区需要异地安置的受灾人口。适度重建区原则上在本区域内就地就近安置受灾人口。生态重建区的少量受灾人口可以跨县安置。

  ——在政府有序组织和政策引导下,遵循市场规律,对少量自愿通过投亲靠友、自主转移等方式到其他地区安家落户的灾区群众,尊重其自主选择。

  ——鼓励规划区长期在外地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转移到就业地安家落户,就业地应当在居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五节 用地安排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各类重建项目都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原建设用地和其他废弃地。

  ——统筹安排原地重建与异地重建用地,合理安排各重建任务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适度扩大位于适宜重建区的城镇特别是接纳人口较多城镇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适度重建区和生态重建区的城镇建设用地,结合工业园区撤并和企业外迁,适度压缩工矿用地,恢复并逐步扩大生态用地。

  ——优先保证异地新建城镇、村庄的建设用地,以及重点重建任务、项目的新增用地。

  ——增加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用地,适度扩大少数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用地。

  专栏4 恢复重建新增用地(注4) 单位:公顷类别 合计 四川 甘肃 陕西城镇建设用地 23190 19200 1910 2080农村居民点用地 11000 9500 726 774独立工矿用地 6246   4000 762 1484基础设施用地 16367 14600 1212 555其他建设用地 590  500  — 90合计 57393 47800 4610 4983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