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海西铁路打通发展大动脉> 故事 > 正文
漳泉肖铁路:钢铁长龙穿越泉州大地
www.fjsen.com?2008-08-23 16:29? 张咏 刁艳芹?来源:泉州晚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停顿数年的“铁路梦”

漳泉肖铁路书写的是一部雄浑而又艰辛的历史。

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国家决定要投建漳平―泉州铁路,这也是福建省第一条地方铁路。

那时,数千名筑路工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安溪、漳平交界处的深山密林。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泉州人的“铁路梦”刚开了个头就被抛得很远,该铁路的大深至福德路段于1958年冬天开始修建,中间经历了停工复查和补充勘测,1961年11月停建。直到1967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同意将大深至福德、剑斗铁路列入天湖山支线进行建设,大福路段在安溪境内的11公里多才继续建设,3年后建成通车。

1971年,福德至剑斗路段动工修建,1978年竣工通车,全长20公里;1979年,剑斗至湖头路段和天湖山铁路支线开始动工修建,1990年基本建成。

漳泉铁路建设指挥部一位负责人在上世纪90年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2600多名工人,用整整32年的时间仅铺筑了漳平到安溪剑斗40余公里的钢轨,平均每年只前进了一公里多……”这条西起鹰厦线漳平、东至湄洲湾南岸肖厝港的钢铁长龙,直到1992年年初,铁轨仍停留在安溪的剑斗镇。

那时的车速像“老牛拉破车”

“一趟车跑下来,火车里的乘务员几乎都成了‘非洲人’。当时的报纸这样形容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当过火车司机的林先生对那时的场景记忆犹深。

林先生说,那时漳泉肖铁路上行驶的还是蒸汽机车。这种车噪音大,爬坡速度慢,加上铁路沿线山路陡、隧道多,有的地方坡度甚至达到了千分之二十,火车行进的速度有点像“老牛拉破车”。从漳平到安溪剑斗,只拉7节车厢的火车竟走了4个多小时!

不仅如此,当蒸汽机车经过隧道时,煤燃烧引起的烟雾弥漫在整个山洞中,整个隧道闷热不堪,空气质量也非常差。在驾驶室中,即使火车司机和副司机仅相隔两米,两人有时也看不清对方。为了好过一点,乘务员一般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有的人甚至把头伸进工具箱内,以便更好地呼吸。有一次,一个司炉在火车过隧道时还因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而中毒昏迷。

不过,当火车改成内燃机车后,尤其是当火车安装了空调后,乘务员的工作环境就大大改善了,再也不用灰头土脸地工作。

湖泉肖段全面动工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泉州的经济迅速腾飞起来,“开发湄洲湾、建设大泉州”的战略构想拉开了铁路建设新的一幕。

1992年,计划投资15个亿的湖泉肖段建设方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准,省政府成立了漳泉铁路招标领导小组,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和分标段施工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建设的路段是三级线路,而湖泉肖段的标准提高为二级线路,年运量计划达到1200万吨。当年9月,当福建省、泉州市领导登上铁路骨干工程岩顶隧道口为开工仪式剪彩时,沿线群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铁路梦”快变成现实了!

泉州人的“铁路梦”圆得并不容易,动工之初就遭遇了重重困难,首先是计划投资15亿元的巨额资金。除了铁道部和福建省共同投资以外,还利用了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这些资金要应付的却是复杂的地质环境,近千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全长6000多米的数十座大、中、小桥梁,挖掘8900多米的涵洞,贯通5700多米隧道……在争取到部分贷款后,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便按照“分段承包、边建边投”的措施开始了全面动工。

责任编辑:纪玮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