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中嬗变
——区位优势让“流”涌动
上饶虽位处四省交界,浙赣铁路、皖贛铁路、横南铁路穿境而过,7条出省公路贯穿东西南北。然而,根深蒂固的“农业立市”思维,使其错失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90年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区位优势长期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003年9月,面对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和沿海产业大规模转移带来的良机,上饶人开始认真审视自己。
地理位置,使上饶成为一个承东启西、接南拓北的最佳支点,必须“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才能建设四省交界地理中心城市。
或许是一种机缘,就在上饶酝酿思路突围之时,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海西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理念的呼应,闽赣经济对接互动成为必然。
660万上饶人在明晰发展路径后,满怀激情投入建设。上饶,这块天地遗落在四省夹缝中的翠玉,才被拭去浮尘,开始熠熠发光。
仅仅一年时间,上饶的经济实力登上新台阶。2004年GDP一年净增50亿元,突破3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一年净增5亿元,GDP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在江西排名第四,二产的比重首次超过一产。随着市内“半小时经济圈”、省内“2小时经济圈”,周边省市“半日经济圈”的形成,上饶凸显出地理中心城市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双方理念对接过程中,上饶福建商会发挥了特殊作用。2005年的“9·8”投洽会之前,上饶福建商会自发组织上饶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前往福建。上饶福建商会副会长徐正志说:“参加‘9·8’是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要让上饶的领导了解福建的企业家,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
此行收获甚丰。回来后不久,闽商在上饶的一个由于种种原因几乎陷入困境的大型项目,再次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推动,很快获得成功。
“我们所说的‘通江达海’,江,指江苏、浙江,海,指海西、上海,总之,要与沿海全面对接,承接转移产业,用大生产带动大流通、大发展。”上饶市市长助理、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主任郑卫平如此阐释“江”、“海”二字。
主抓招商引资、经贸协作的郑卫平告诉我们,上饶去年从长珠闽引进项目974项,实际到资374亿元,今年以来已经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14项。
对接带来嬗变。从上饶市区往西车行不过几公里,就可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工业新区,往日的丘陵荒地,如今已成为上饶工业化的大平台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此时,区位优势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上饶工业主导地位步步增强,2007年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81家;旅游业与周边密切协作,发展速度惊人,2003年接待游客340万人次,收入18亿元,2007年接待游客890万人次,收入超过50亿元;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江南商贸城、月亮湾汽车城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相继建成,2007年新增规模以上市场37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市场达到33家。
作为江西对接长珠闽的弹跳点,江西经济大厦在东部的支撑点、增长极,上饶初露锋芒。
融入中崛起
——一个内陆城市的江海诉求
上饶“通江达海”的强烈愿望,得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福建省的热烈回应。去年,福建热情邀请上饶在海峡西岸网洽会上设立展馆。免费设馆,对于上饶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们借助“9·8”投洽会的人气,在去年9月6日隆重举行了开馆仪式。
点击,进入海峡西岸网洽会,可以发现,除了福建9市外,上饶是第10个设馆的城市。上饶借助海西网洽会的知名度,宣传自己的投资环境,在短短时间就取得成果,包括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的多个项目,引来台湾、深圳、德国等地客商的高度兴趣,现正展开进一步接触。
上饶市对海西网洽会十分重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要加强海峡西岸网洽会·上饶馆的宣传、维护和管理工作,拨给3个编制设立网洽办,开馆不到半年时间就组织了1804条信息上传发布。郑卫平说:“这是两地深厚情谊的结晶。我们十分看中海峡西岸巨大、持久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这一招商平台。”据估算,上饶与外省协作项目中,与福建有关的占了15%,双方合作上升空间广阔,福建全力推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上饶自上而下的关注点。
“上饶到武夷山的高速公路年底开工,我们正在积极争取京福高速铁路过境上饶,并且正在论证由政府投资,到福建宁德沿海建设码头,那时,上饶就移位海边了。”郑卫平说,“中央对海西的大力支持,让我们非常看好海西的前景。我们不断加强与福建的往来,现正筹备7月在泉州召开海峡两岸招商恳谈会,力求两地的经济合作有一个新发展。”
正当上饶融入海西之时,在那里的福建企业家一面继续在当地拓展,一面也开始了自己情感与事业的回归。
上饶福建商会会长林新佑,福清人,参与了上饶多个市政工程的建设。接受采访时,他刚刚从老家洽谈项目返回,神情疲惫。他告诉我们,去年福清市领导到南昌招商时,他看中一个冷冻厂项目,这次回去敲定了,首期投入近400万元,两三个月后就可以开始第一季生产。
“陶瓷大王”陈孟友,是晋江磁灶人,先后从老家带出100多人营销晋江陶瓷。去年,他多方筹资5000万元在南安官桥收购了一家工厂生产外墙瓷砖。闽商的回归,意味着此后要心挂两头,也意味着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在上饶采访,听得最多的是项目、对接、平台、共赢等等词汇,让人深感后发力逼人。有一组数据,能最准确表达上饶近年的变化——2002年,GDP总量 215亿元,财政总收入19亿元;2007年,GDP总量528亿元,财政总收入55.4亿元。透过数字,可以看到,上饶在对接东部、融入海西之中,告别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命运,开始崛起。
无论是一个内陆城市的东进,还是一群闽商的南归,都是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现在与未来的高度认同。融入海西的上饶,已经走上科学发展的坦途。那一片充满绿色生机的“上乘富饶”之地,正一步步实现着方志敏烈士的预言:“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徐树才 福建日报记者 任君翔 上饶日报记者 姜迪飞
2008年7月6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