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突围
进入新世纪后,漳州人猛然发现,曾并称为“闽南金三角”的虎扑篮球:、泉州已远远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原因何在?深入调研并到江浙、珠三角一带考察后,漳州市领导认为,突出重围的路径是调整好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通过工业带动和品牌战略促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升级。
2000年8月,漳州在东山县召开全市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作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2002年7月,漳州召开全市工业立市会议,确立“工业立市”发展战略。
在具体推动举措上,漳州则借力台资和民营,两轮驱动,比翼齐飞。
台湾灿坤集团是全球小家电的领导企业之一。2002年初,灿坤董事长、祖籍漳浦县的吴灿坤准备在虎扑篮球:灿坤之外再建新厂。漳州市领导听闻后,三次上门拜访,诚心感人,吴灿坤最终决定将新厂设在位于角美的龙池开发区。灿坤2002年5月22日签约,2003年1月26日试产出首批产品。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248天,其建设之快、效率之高,省内罕见——“灿坤速度”自此传扬一时。
“高速”带来的回报也是丰厚的。2003年,灿坤实现产值14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它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灿坤投产不到3个月,进入开发区的注塑、五金加工等配套企业就达8家,总投资上亿美元。
与此同时,台湾百大企业与上市公司中,台塑、统一、泰山、天仁、尧富等也纷纷落户漳州,并带动形成了食品、机械、能源等主导产业。目前,漳州累计批办台资项目2270多个,合同台资8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0多亿美元。
同时,漳州民营经济也展现出勃勃生机,典型代表就是万利达。它从一家校办工厂起步,逐步跻身国内领先的电子影音企业行列。此外,正兴车轮、紫山食品、华艺钟表等民营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各自领域取得骄人业绩,如正兴车轮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华艺的石英钟表机芯产量占全球1/5。
在此助推下,2005年,漳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2.2亿元,并初步形成了食品、机械、电子等产业集群。
定位腾飞
五六年的追赶,漳州工业经济渐渐壮大。而相较于发达地区,漳州的经济总量仍不够大。未来追赶的路在何方?
2004年开始实施的海西战略,给漳州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审时度势,找准站位,找寻优势所在——港口成为瞩目焦点。
漳州港口资源优势凸显,海岸线总长682公里,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100多个,现已建成万吨级码头10个。而且,漳州区位优越明显,腹地宽阔,发展港口经济特别是临港工业,综合优势突出。
缘此,2006年10月底召开的漳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主导下,近年来,漳州着力引办了投资大、聚集度高、带动效应显著的高优项目。
去年9月投建的全省最大的不锈钢生产项目——福欣特殊钢项目就是这样的重量级项目,计划总投资4.98亿美元,项目首期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年可纳税8亿元,届时将成为拉动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类似的大项目还包括后石电厂、金龙客车、凯景钢铁等。在这些龙头企业引领下,漳州初步形成了钢铁、能源、船舶、汽车等临港工业产业。2007年,钢铁、能源等临港工业加上食品、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共创产值790亿元,占漳州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79%。
工业提速,经济提升。2007年,漳州实现生产总值863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为1995年以来最快;财政总收入83.84亿元,同比增长31.5%。目前,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已确立。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1.68亿元,同比增长14.3%;财政总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2.02亿元,同比增长34.7%,增幅位居全省首位。(2008年1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