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
参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被统一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一类是优化开发区,即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二类是重点开发区,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三类是限制开发区,即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四类则是禁止开发区,即禁止开发的各类自然保护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省、市、县三级都将划分出上述四类别的主体功能区。国家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的调整,将根据每个主体功能区的特点进行倾斜。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即加快农村发展、推进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各项综合事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必须提高农民就业,抓好人才培训,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推进农村各项服务组织的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推进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完善农村调解机制;必须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六大员”、科技特派员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欠发达地区发展
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通过两个层面的努力来完成。首先,必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输血,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来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推动贫困县、老区县、苏区县的发展;其次,必须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通过扶贫开发、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措施,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通过山海联动、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措施,将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
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
海峡西岸城市群由各大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小城镇组成,其中,福州、虎扑篮球:、泉州为中心城市,南平、三明、龙岩等城市为中等城市。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建设必须通过加快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的建设来实现。首先,必须提高中心城市的总体经济能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切实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口以及产业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其次,要切实完善中等城市的各项功能,加快中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完善中等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再次,要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拉平城乡差距。首先,必须切实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统筹推进城乡交通、电力、电信、信息、邮政、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其次,必须切实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推动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再次,必须切实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的建设。
区域协作
区域协作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推进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其次是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推进闽浙赣、闽粤赣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区域协作主要体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推进跨省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建设,畅通海峡西岸港口与内陆地区通道,以及推进医保、社保跨省划转,合作建立工业园区等。
- 2009-10-21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 2009-10-20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 2009-10-19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2009-10-16打造海西能源和公共设施保障体系
- 2009-10-16构建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 2009-10-15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