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 (记者 叶琳) 抗日战争爆发,让宁德市曾辉煌一时的茶叶生产一下子跌入底谷。不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宁德市茶业逐渐得到恢复,1972年茶叶产量已超过抗日战争前1936年的水平。据宁德市茶史专家介绍,这期间主要经历了恢复、受挫、上升三个时期。
1950年至1957年是全市茶叶生产的恢复时期。1950年前,茶园抛荒失管,而且大部分所产成篱笆茶、间作茶。1950年后,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给茶区发放垦复和新开茶补助款、无息贷款,组织全面收购,先发预购定金,专项供应肥料、优待粮等,鼓励茶农恢复生产,调动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保全茶叶生产较快恢复。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闽东茶园面积达2.51万公倾,产茶4438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98.2%与76.4%,茶叶产量占全省50%。
正当茶叶生产快速恢复时,1958年开始,由于受“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影响,出现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错误倾向,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做法,给茶叶生产带来极大的“灾难”。在茶史中,1958年至1962年这段时期被称作受挫时期。在那一时期,为了增产,连年大采粗老叶,严重摧残树势;为了追求茶园成片,大搞茶树移植并丘,花了工本,死了茶树;追求所谓高速发展,滥开“万宝山”,滥垦粗种,带来新的水土流失。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茶区口粮紧张,挖茶种粮,茶园抛荒失管,导致前功尽弃,造成茶叶生产大幅度滑坡。到1962年,全区茶园面积1.91万公顷,茶叶产量2173吨,比1957年茶园面积减少31.4%,茶叶产量减少104.2%。
1963年至1978年是上升时期。1962年国家实行茶叶奖售政策并按收购价给20%价外补贴。1963年国家农业部召开全国茶蚕深入生产会议,强调科学种茶,进一步采取扶植政策,同时业务部门积极深入茶区蹲点,搞“样板田”、“试验田”,不断总结推广综合改造低产茶园和高标准垦辟新茶园的经验,经过几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茶叶生产又得到恢复与发展。1970年茶叶产量达到4618吨,已恢复到1957年水平,占全省茶叶产量的44.2%。1972年茶叶产量已超过抗日战争前1936年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