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梅花伞业2007年开始以“susino”品牌抢占国内市场,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用伞。图为梅花伞成品车间。
3 “升级!升级!升级!”
在东石采访期间,无论是王清鸿这类企业主,还是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谈得最多的是伞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他们看来,这是东石伞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采访中,王清鸿和记者讲起了这样一件事:这两年,印度、孟加拉国的不少客商前来鸿盛公司采购成捆的伞布、伞构等雨伞原料和配件。为了一探究竟,王清鸿今年到印度考察。他惊讶地发现,印度的制伞业早已不是当年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在孟买郊区已经出现了上千人的制伞工厂,他们到东石购买伞具初级产品,拿回去加工,一定的生产规模加上廉价的劳动力,让他们的产品在全球消费力下降的今天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这种低成本的冲击对鸿盛出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印度、孟加拉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于我们30%以上,而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在上升,我们的一些低端订单在流失。”王清鸿坦言。
再回头看国内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在国内市场,浙江伞业是东石伞业强劲的对手,在过去一年的内销拓展中,鸿盛公司同样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压力。“在终端建设上面,拿杭州天堂伞来说,我们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的渠道是鸿盛目前无法比拟的。浙江雨伞品牌做得比较早,品牌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走大众化路线,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王清鸿说。
即便如此,王清鸿也不妄自菲薄,东石伞企也有其独特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东石伞的制造经验和工艺水平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况且当地伞业产业链已相当完整。在王清鸿看来,这场金融危机必然带来竞争淘汰,对于鸿盛这种具备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来说,只要顺利实现产业升级,一样可以创造辉煌。
去年以来,鸿盛公司就利用经济低迷期扩张成本低的特点,连续在俄罗斯、巴西、乌克兰、意大利4个国家注册了“雨中鸟”这个品牌。这种发展自营出口的策略,为鸿盛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也掌握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王清鸿说,“我们的自营出口因此逆势增长超过20%。”
- 2009-12-06纺织业:集群打造海西产业竞争力
- 2009-12-04龙岩:红色旅游“红”起来 前10月旅游总收入51.8亿
- 2009-12-04冶金业:强壮海西制造业“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