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丽容
11月中旬以来,通信业最火的关键词无疑是“手机扫黄”。而随着工信部日前透露将开展为期14个月的手机治黄专项行动,意味着手机扫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了解,工信部的手机治黄专项行动包括三个阶段,涉及业务推广渠道、手机网站内容接入、服务器的层层转包等六个重要环节。那么,专家是如何看待工信部该行动?手机治黄的关键是什么?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知名专家邓中元等,并给予一一解答。
扫黄新政或催生长效机制
从开始到现在,互联网扫黄一直是国家在持续紧抓的重点工作。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整个扫黄战线的横向扩展也为国家的扫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工信部此次新政一出就备受关注。
“我发现,在该政策前,我国扫黄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公安部门身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自身的各个环节起到的只是辅助和被动支持的作用,这使得扫黄工作基本都只是一种治标的行为。因为尽管可以追查服务器、逮捕相关涉黄罪犯,但从整个产业的大环境来看,从事‘黄色产业’的非法人员,实际上是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域名申请、宽带接通、服务器架设等一系列的基础准备工作。这也是扫黄工作持续进行,而‘黄色产业’却总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主要原因。”邓中元分析,工信部扫黄新政其实是对国家一直以来扫黄策略的本质上的提升。
“同时,该政策是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更加明显的产业链环节可控的特点下,从更深层次上看到了治黄工作的关键,即不仅仅是通过公安部门追查治理,还需要从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链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一个黄色网站建立和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设置一定的控制机制,使得涉黄非法人员不再能够轻易获得经营黄色网站的所有基础条件。这其实是从源头上减少黄色网站的可复制、可转移、易建设等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治黄效果。”邓中元说。
另一方面,邓中元认为,该政策将催生长效治黄机制。“随着公安机关、工信部、信息产业相关环节的权责更加明细,以及国家控制管理措施的逐步完善,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可以逐步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黄色产业控制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公安部门对已经形成规模的黄色产业的正面打击,也包括了在工信部领导下信息服务产业各个环节对于新的可能出现的黄色产业的有效控制。
- 2009-12-22法制日报:扫黄风暴剑指互联网和手机网站
- 2009-12-22罗瑞明:堵截手机“黄祸”事在人为
- 2009-12-22“手机实名制”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 2009-12-21我们要网络信息 但不要网络"垃圾"
- 2009-12-18网络“扫黄”赏罚分明是顺应民心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