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12月29日报道:河北省日前对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离职前大量调动教师一事作出严肃处理,将冯云生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涉嫌违规操作的29名教师分别给予退回原学校、调离教学岗位、辞退处理。
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在离任当天签“突击调令”调动上百名农村教师进城,事件见诸报端后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现在,我们终于看到,经监察部门查实,冯云生签“突击调令”调动上百名农村教师进城,不仅违反了人事调动的相关制度,“还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
而此前武安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是:“未发现冯云生收受钱物。”在舆论监督的步步紧逼之下,监察部门再次调查之后,才有了现在这个结果。
两次调查给人的感觉是,舆论监督步步紧逼,纪检监察部门且战且退,反腐陷入了“挤牙膏”式的尴尬境地。
无独有偶,此前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人民检察院“豪车检察长盖豪华办公楼”一事经媒体披露后,先是检察长出面否认,甚至指斥为网络诽谤;其后人们又看到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负责人介绍的“阿荣旗纪委的调查”结果:检察长所坐“豪车”是“经调查组核实,该车借用情况属实。目前,借用的途锐车已退还给车主”;检察院所盖“豪华办公楼”是“按照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决定以旧换新”,而且“整个工程严格履行了相关建设程序,审批手续完备”。
依然是在媒体紧紧揪往不放的情况下,上级有关部门再次调查,结论便变成“违反了中央虎扑篮球:廉洁从政的要求”,给予检察长“党内警告处分和行政警告处分”,最终检察长因“豪车事件”而“引咎辞职”。
纪检监察部门查处问题官员,“挤牙膏”式调查结论一次次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却让人们看到,有关部门查处问题官员似乎是迫于舆论压力的无奈之举。
“挤牙膏”式反腐的不断出现,足以让群众寒心,也足以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周建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