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亮点
全国未满12岁的孩子们注意啦,请从现在起好好善待你们的手机。有位非常关心你们的政协委员杨叔叔最近认为,大家不满12岁用手机,会被坏信息毒害得好惨好惨。他要向政府提建议,不让大家再用手机了。
我真的非常埋怨,为什么自己在12岁的时候,没遇见这位陕西师大的杨维平教授。我坚信如果杨教授今天的“金玉良言”当时就被成文立法的话,全国千百万和我一样的适龄儿童日后会“混”得更有出息,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望着在山顶的房价兴叹。
从设立“学士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到汶川遗址申遗兴旅游,借用“大眼”李承鹏的一句话,这年头胆子不大到一定程度,真不敢当政协委员。当然,与某些政协委员让人拍案惊奇而摔坏眼镜的提案建议相比,杨教授这份对于剥夺12岁以下孩子们手机权的“执着”,只能算轻度昏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杨维平在一年前就开始关注网络色情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杨教授不愧是大文化人,身居大学高等学府多年,讲究个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移动通讯推广普及这么些年,连乞丐都打手机通报丐市行情,黄毒信息的泛滥更是汹涌已久,他能视而不见,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到政府大旗一挥,形势落听,他便跳将出来,搂住红旗大叫一声:老将我一年以前就在这候着了。杨教授也堪为法政楷模,念念不忘整治须“立法”,似乎法律的渊源里就缺他这一份智慧。这智慧也确实高明:脸上长粉刺,不去通便清肠,倒先把脸皮挖了个遍。“一刀切”功夫再出江湖。
总是有这么一大群冠以专家、学者的知识分子,抱着这样的想法——社会问题、行政法律、思想价值等等这样艰深复杂的问题,是有知识的“分子”们该干的事;愚钝无知的底层百姓是搞不懂的,他们的意见和感受是不值一提的。这种所谓“忧国忧民”的启蒙情怀,实质却是刻意与普通民众阶层划清界限的精英主义。他们以社会、民众生活为题,却不愿从内心里接受自己与民众的平等地位;他们爱用最复杂抽象的知识理论解释最简单的现象,对百姓的切身感受和民间智慧嗤之以鼻;他们害怕在日益自由、丰富的思想浪潮中被遗忘,于是人有多大胆,敢有多大喊。
多说无益。还是网友说得精辟:你忙点正事行不!
- 2010-01-28评论:对过滤软件进校园的“过虑”
- 2010-01-26南方日报:追问“黄段子”标准是舍本逐末
- 2010-01-26新闻晨报:让孩子远离网毒的最优途径是什么
- 2010-01-25科技日报:移动 请让沟通真的从心开始
- 2010-01-22运营商"扫黄"该不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