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农民工二代> 我们不是农民工 > 正文
我们要摆脱“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生活
www.fjsen.com?2010-03-09 17: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

由生计所迫到增长见识

与上一代农民工的“生存型”特征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多属“发展型”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珠三角80%的农民工年龄在17―27岁。“他们更多的是把打工作为开眼界、找机会的手段”。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80%―90%的老一代农民工将打工收入寄给家里,而65%―70%的新生代农民工将收入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资很少寄回家。与父辈的“生存型”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多属“发展型”,打工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他们最主要的动机。

23岁的广东湛江小伙何云山,现在东莞一家工厂做仓管,基本工资1000多元。一到休息日,他就到职业介绍所,有时也上网浏览人才网站。他对工资的要求并不高:“和现在薪水一样就行。就是想多尝试一些工作、多点见识。”

来自广西玉林的廖婉怡,在东莞打工,每个月薪水1500多元。她平时不往家寄钱,“因为父母不要。”她说,父母在乡下种菜种水果,有时候还在镇上打短工,一年收入加起来有一两万元,加上现在农村也有社保,所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于是,廖婉怡便把大部分工资攒下,设想过几年回到玉林开间服装店。“我出来就是想长点见识,可不想一辈子打工。”廖婉怡每次逛街都会留意街上的小店,看看有什么新鲜花样,“这里比我家乡时尚得多,回家开店时好多东西可以直接照搬”。

说到“长见识”,来自湖南益阳的钟艳感触颇深。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打扮时尚,一看就知道是“见过世面”的。24岁的她在外打工多年,辗转于深圳、长沙、上海的经历,让她从最初的村姑,变成了时髦的新生代农民工。钟艳比喻自己是“一朵开放在大都市的山菊花”。如今她在上海一家酒店做收银员,工作不如之前在长沙轻松,“但见识长了不少”。


责任编辑:陈玮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