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年~30年。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4月6日《中国日报》)
“短命建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片面的政绩观,又有立法上的缺陷;既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也因为偷工减料、监管缺位等。舆论对“短命建筑”的关注,重点讨论的是政绩观和制度,但我以为,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大多数“短命建筑”身上都有腐败基因。在我看来,几乎每一栋“短命建筑”都有腐败的影子。比如,著名的“楼脆脆”事件中有“官员股东”,而且检察机关发现房企的董事长侵吞4000多万元国资。再如,某市的“世纪巨蛋”因结构性重大安全隐患被拆除,人们叫它 “腐败巨蛋”;某“豆腐渣”车站大楼被称“腐败展览馆”……
再看看城市规划浪费背后的腐败黑幕:有检察机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城市规划浪费与腐败往往密不可分。有调查发现,经过腐败官员违规批建的楼盘,基本都成了这些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败笔。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规划系统的腐败案多是“窝案”。
而且,工程质量监管领域的腐败问题同样与“短命建筑”密切相关,不论是招标投标方面,还是质量把关方面,由于腐败的渗透而让建筑质量打了折扣。据相关报道,将工程造价的5%~10%列入“公关费”预算用于行贿,据说是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我以为,除了改造官员政绩观,完善建筑寿命的制度,另一个选择就是反腐,不但要治理城市规划系统的腐败,防止某些建筑因“规划腐败”使用时间不长就推倒重来;而且还要治理质量监管系统的腐败,把好质量关。如果这两个权力系统的腐败被遏制,我估计中国的“短命建筑”大概能减少一大半——“短命建筑”其实都是人祸。
要把“短命建筑”纳入反腐范畴,让公众来监督城市规划和建筑质量;除掉“短命建筑”的腐败基因。
- 2010-04-08公示只是手段,公平才是目的
- 2010-04-06以制度创新加大反腐力度
- 2010-04-01侵占公房者应按贪污罪论处
- 2010-04-01“要杀就杀贪官”的说法不宜渲染
- 2010-04-01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