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28日讯(本网记者 薛希惠 郑长辉 邱灿旺)
灾难面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在“6·18”泰宁遭受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泰宁县朱口镇音山村大学生村官周磊始终站在一线。他斗洪魔,救群众,成为2000余村民眼中的“擎天柱”、“定海针”。
朱口镇音山村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8个自然村中的5个村受灾,通往村外的两座桥梁都被冲毁了,所幸的是2000多村民无一发生意外伤亡。
周磊,朱口镇音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第一书记,这位来自河北省无极县的80后村官向记者描述了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经历——
6月17日18时开始,按照县里的部署,他与其他村干部整夜值班巡逻。
18日上午,大暴雨,朱溪河猛涨。下午,杨边、中坊两个通村桥梁出现险情,他迅速在桥两头派村民蹲守,不让通行。当看到50多岁的老农李流伍还在对岸的田里抢收水稻秧苗时,他不顾安危,趟过洪水没过脚踝的大桥,强行将他拉回来。半个小时后,中坊桥轰然垮塌,所幸桥上无人通行。
两座通村桥梁倒塌,音山村成为“孤岛”。
13时20分,洪水开始进入距离河边最近的中坊自然村,此时,通信、电力已中断,无法用电话和村部的喇叭通知全体村民,怎么办?
周磊急中生智,拿来两面铜锣开始敲起来,并大声呼喊中坊村的村民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周磊开始一次次趟过没腰的水,挨家挨户搜寻,发现村民还在房屋里,就一个一个搀扶着村民离开危险地带。廖兴良95岁的母亲是周磊从二楼背下来,再趟水五六百米,安置在地势较高邻近自然村。
16时,雨势稍小,洪水开始慢慢退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音山村断水、断电、断交通、断通信,陷入一片黑暗与恐惧中。此时周磊正带领青年党员邓英椿等几个年轻村民,摸黑转移出最后几位被困的群众。到晚上9点多,确定所有的村民都安全转移了,他才松了口气。
19日,洪水退去,留下厚达40余厘米的淤泥。他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走,挨家挨户询问灾情。他组织群众展开自救,并与部队官兵一起清理路面的淤泥。
“我也是音山人哪。” 2008年8月1日,当周磊来到音山村后,便想方设法让自己尽快成为一个“当地人”。
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往来于各个自然村,了解村民的困难,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是我们得力的助手”,音山村党支部书记邹继福提起周磊,竖起大拇指。周磊上任后不久,主动担任起村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在网上发布栽培养殖技术,公开医保、低保户等各项惠农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村财收支等。网站点击率节节攀升,成为村民们喜爱的交流平台。2009年,音山村被评为“省级信息化示范村”。
作为村团支部书记,周磊经过调查发现,农村青年在家务农者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于是,他千方百计寻找适合当地的致富项目。2009年,他联系宁化獭兔养殖企业,引进獭兔规模化养殖。现音山村有6户村民养殖獭兔规模达到2000只以上。
今年26岁的周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挺起了80后青年的脊梁。
- 2010-06-25基干民兵肖长旺:十天九夜,开着自家铲车抢修生命线
- 2010-06-25黄维清:汪洋之中,古稀老人撑排救出十三人
- 2010-06-24南平延平区峡阳镇江汜村主任应智斌:丧子之痛,挡不住抗灾脚步
- 2010-06-23泰宁县上青乡烟草站站长汤全瑞:生命的值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