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以来,沙县遭受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全部受灾,损失惨重。
灾情就是命令。沙县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全县人民积极投入抗灾救灾中。县委宣传部要求全县新闻工作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竭尽全力做好舆论引导和抗灾救灾工作的报道工作。
“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危难的关头,就要冲在前头!”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也顾不上越来越厉害的感冒头疼,想的是如何完成好抗洪救灾报道任务。
18日傍晚,暴雨滂沱,高砂镇突发山体滑坡,19位村民受困,武警、消防、公安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全力救援。我一接到电话,马上冒雨赶赴现场。站在山体滑坡的废墟上,我全程拍摄下了救援人员奋不顾身抢救被埋人员的镜头。当晚深夜,就在现场指挥部通宵达旦书写新闻通稿。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我在现场向外发出两篇新闻通稿和8张图片,传递出真实信息,引导了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23日,沙县迎来新一轮强降雨。了解到青州镇胜地村道路不通、电力不通,电力员工冒雨扛电杆进村抢修的线索,一大早,我就带上相机跟随前往采访。暴雨如注,道路塌方不断,凶猛的洪水从峡谷中呼啸而来,我紧紧地抱住相机艰难地前行,滑倒了,爬起来,继续走,短短的一段路,跌了四次,才赶到现场。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捕捉到一名电力员工拉线绑瓷瓶的情景,我俯下身子取景,这时泥石流把河对面的电杆冲倒,绷紧的电线“呼”地一声,扫过我的双腿,我被仰面扫倒在地。几名电力员工抢前把我扶起,虽然相机还在手里握住,但镜头磕在地上变形了,我的手腕也严重扭伤,一下子肿了起来。在回程的途中,路边的塌方又将我们困在车上5个多小时,山上的泥石流携着巨石、断木向路上扑来,距我们的车子仅两三米远。当天晚上,我赶回办公室后,来不及擦洗一身的泥水和包扎伤口,就从损坏的相机中取出图片(幸亏读卡机没有损坏),在第一时间发往福建日报、新华社等媒体。
采访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为众多舍己为人的干部、群众而感动。在十多天的抗洪救灾报道中,我先后撰写了万余字的新闻稿件,在福建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发表图片近30张,采写的《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十天九夜,开着自家铲车抢修生命线》、《 冲了种,再冲了再种》、《沙县借鉴“汶川模式”开展对口支援》等稿件,在各级党报重要版面上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