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姜微 杨金志
福建省宁德市有18万人在上海经商务工,其中有2009人是党员。近年来,宁德、上海两地党组织密切协作,不断创新流动党员党建模式,把支部建到商会里、市场里、企业里、写字楼里。在党组织的带动下,流动党员积极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反哺家乡城乡建设发展事业,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流动党员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闽东人有外出经商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在上海创办了1.3万个非公有制企业,涵盖钢材、建材、茶叶、眼镜等多个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8万。随着流动人口增多,流动党员的党建工作逐步开展。1994年12月,宁德第一个驻沪党支部——周宁县驻沪工作处党支部成立;2008年12月,宁德市委成立驻沪党工委。
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宁德一方面在流出地以村级党支部、机关支部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另一方面,在沪的各级党组织通过走访、函告、电话联系、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做好跟踪落实。目前,党组织对在沪流动党员实现了“四个摸清”——摸清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信息台账;摸清党员的具体去向和从事职业、经营方式;摸清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组建情况和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情况;摸清党员作用发挥的情况。
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多年来,上海、宁德两地紧密协作,因地制宜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有的支部建立在市场里,有的建立在片区上,有的重点企业单独成立支部,还有的按照各县市区归属地建立党组织,另外有28%的党员组织关系已经转到上海当地的党组织。”宁德市委驻沪党工委书记叶仕明说,“总而言之,将流动党员纳入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还注重发挥有效性。党组织充分照顾到非公企业的特点,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过组织生活也是灵活多样,不少党支部把会议和学习结合起来,效果很好。“红色之旅”也是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这几年我们到了一大会址、延安、井冈山等革命纪念地,党员重温入党誓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联系改革开放让我们勤劳致富的现实,更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周宁县驻沪党委书记郑维雄说。
同时,宁德市驻沪党组织还积极发展新党员,仅2009年一年就发展了28名预备党员。“我们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基本资料信息库,及时跟踪了解,有重点、有目标地确定培养发展对象,实行定人培养、定向跟踪、定点培训、定期考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德驻沪党员服务中心主任邓英说。
|